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 科教臺 >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首頁
首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熒屏大熱
近來,由中央電視臺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受到觀眾追捧熱議。節目在8月2日周五晚黃金時段20:30首播,同名官方微博討論熱度一路飆升,播後6小時一舉衝入新浪“微話題”電視節目排行榜第一名,網絡熱議指數超越同時段《中國好聲音》、《中國夢之聲》、《快樂男聲》等各大衛視周末熱播節目,官方微博點擊量高達18萬餘次,網友參與話題留言、轉發近3萬條,播後24小時百度搜索“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主題詞即高達42萬條。8月9日晚播出第2期30分鐘後,節目網絡熱議指數再度竄至新浪“微話題”電視節目榜首。人民網、新華網、北青網、鳳凰新聞網、新民網、新浪、騰訊、搜狐等多家媒體紛紛刊文《限歌令讓各大衛視措手不及,漢字聽寫節目受捧》、《漢字怎麼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央視關注成人漢字聽寫能力》、《聽寫漢字秒殺真人秀》等……,對這一熒屏熱像進行報道。
分析《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熒屏大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節目主題立意深遠,敏銳捕捉時代異動,觸發國人情感共鳴,打響中華文化漢字保衛戰。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主題簡單明確,就是“聽寫漢字”。這一簡單的主題之所以能夠在當下眾多繁雜的信息流中脫穎而出,引發關注,有其深厚的時代社會背景和迫切的民族心理需求。
漢字,既是民族祖先的智慧結晶,更是中華文明的載體和根基,與國人有着根深蒂固的情感聯結。作為世界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表意文字,手寫漢字的能力需要經常使用才能鞏固和維繫。當下電腦鍵盤拼寫的普及化,對於全球其他字母拼寫的語種影響很小,但對於需要經常練習才能鞏固的漢字書寫影響重大,鍵盤拼寫的便捷,使漢字逐漸失去了手寫練習的機會,用慣鍵盤拼寫的人,手寫漢字能力明顯下降,“提筆忘字”成為經常。長此以往,未來國人的漢字手寫能力將持續下降,中華文明的根基與傳承將會動搖和缺損。
針對中華文明傳承的這一潛在危機,“書寫的文明傳遞,民族的未雨綢繆”成為央視策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初衷。通過電視這一大眾媒體,傳播漢字意蘊之美,傳承中華文明之魂,夯實中華文化之根,發動全社會重拾手寫漢字,既體現了央視作為國家媒體義不容辭的文化擔當,又密切貼合了當下國人迫切的心理情感需求。這種主體資源和民族情感的緊密聯結,使《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創辦理念迅速得到廣大觀眾的心理認同。網友留言説:“在各類選秀節目衝擊我們眼球的今天,無比支持這樣的節目,喚起全民踏踏實實書寫中國字,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情,是時候讓大家都拿出新華字典再翻一翻了!”;“科技的進步讓我們漸漸遺忘了在紙上書寫的沙沙聲”;“讓我們開始警醒提筆忘字的電子時代,不讓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字終結於機械的鍵盤敲打”;“漢字聽寫真是在當下娛樂至死洪流中難得的好節目,寓意發人深省”;“喜歡央視的這個大型節目,它就是谷堆裏跳出來的一顆亮晶晶的寶石”;“溫習漢字,相比跳水啊唱歌啊跳舞啦這類膩煩了的選秀節目,這個才是王道,支持沒話説!”;“非常精彩!這類節目,這些孩子,才是中國夢的基石,加油!”……
二、賽制設計嚴謹精巧,題目設置雅俗共賞,評判解讀權威生動,引發全民自檢熱潮。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周五晚間黃金時段播出,直面各大衛視娛樂選秀節目帶來的巨大收視壓力。第一期在央視科教頻道首播的收視率是0.31%,高出該頻道同時段平均收視4倍有餘,比之前河南衛視播出的《漢字英雄》(0.16%)收視成績高出近一倍,第二期節目的收視成績在第一期的基礎上提升近百分之五十,首播收視率達到0.46%。伴隨節目熱播,參賽選手杭州男孩劉浥塵和內蒙女孩李響悅迅速躥紅,並引發觀眾跟隨節目進程同步聽寫自測的熱潮。無數網友在感慨中國漢字之美的同時,表示自測結果很是“汗顏”,主動將手機輸入法調整為手寫模式。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競爭中收穫不錯的播出效果,取決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全方位嚴謹精細的節目設計,讓觀眾在嚴肅緊張、生動活潑的比賽過程中體驗到了漢字書寫的樂趣。
賽制設計嚴謹精巧,覆蓋面廣,代表性強。《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分為初賽、復賽、半決賽、附加賽、決賽五個環節,邀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在內地接受教育的港澳台學生組隊參加,選手來自各地選拔勝出的初二學生。初賽從2萬多名選手中優選出獲勝的160位選手,組成32支代表隊,通過電視屏幕呈現的復賽、半決賽和附加賽,來爭奪15個決賽名額,最終産生一名年度漢字聽寫冠軍。參賽人數之多,地域之廣,從一個側面真實反映了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漢語教學水平,受到各地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題目設置雅俗共賞,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具。賽題設計作為整臺節目的核心,對於引爆觀眾視點,拉動收視預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雅俗共享,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具”成為大賽的選題標準。一是抓住生活常用語,來充分展現漢字表達的生動性,賽題中“癩蛤蟆”、“攥拳頭”、“尥蹶子”這些詞,都是日常生活口語中用得比較多的,但寫得少,出錯率高,引得跟寫觀眾情緒投入,討論熱烈;二是聚焦生活常識,來充分體現漢字表達的延展性,賽題中“三聚氰胺”“郫縣豆瓣”這些詞語,考核得不僅是選手的書寫能力,更考驗選手的綜合素質;三是立足古文知識,來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萬目睚眥”、“犖犖大端”這兩個考詞並不常用,識別會寫需要選手具備深厚的古漢語文學功底。網友評價:“一開始有些不屑,後來出現了幾個大招就把我撂倒了。那個犖犖大端啊,我就説雖然你不會寫,怎麼總感覺很耳熟的樣子。原來是《史記.天宮書》裏的,小時候還挺喜歡看這一篇的。真是文盲感油然而生啊。科教頻道讚一個。”
評判解讀權威生動,寓教於樂。《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設有一名主考官,一名裁判長,三名裁判和一名人氣嘉賓。主考官由央視新聞播音員李梓萌、郎永淳、文靜等輪流擔任,負責向選手宣讀考題、字義、例句。裁判長由國內最權威的語言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擔任,三名裁判程榮、張伯江、孟蓬生均是《現代漢語詞典》的高級編審,負責對考詞的解釋、讀音、規範書寫等方面做出判斷和説明。節目還特別邀請到《百家講壇》超強人氣學者錢文忠、蒙曼、酈波、毛佩琦等分別擔任不同場次的嘉賓,和主持人一起同步聽寫,對考詞的文化淵源旁徵博引,生動解讀。
三、節目模式堅持原創,節目製作統一標準,立足高品質,精心打造國家電視教育賽事新品牌。
作為央視精心打造的一檔全新漢字聽寫教育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節目創意雖然源於全美英語拼讀大賽《National Spelling Bee》的啟發,但由於西方拼寫單詞和中國表意文字的根本區別,並沒有現成的節目模式可以參考,從賽制設置到呈現模式全部需要本土原創。為此,央視科教頻道用了2年時間反復摸索,完成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原創研發工作,明確了用團隊參賽模式解決晉級和為重點人物真人秀提供塑造空間的問題,明確了用競賽場外的解説空間、選手親友團和成人觀眾同步跟寫來解決書寫的靜場問題,並與國家語委專家共同確定了以詞為單位的競賽原則、簡繁體字現場處理原則和筆順問題處理原則。這在近年來引進國外電視節目形態版權的風潮中,是更高層次的創新,在中國電視發展進程中具有一定的標誌意義。
為確保節目的高品質,《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借鑒國外優秀電視節目的通行做法,制定了超過400頁的詳細節目執行手冊,對製作過程中的所有細節做了盡可能詳細的設計和規定,成為了活動組織與節目製作的行動指南,對於整個節目統一製作標準,確保製作精度,清晰框架流程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央視欄目
|
百家講壇
|
走近科學
|
探索發現
|
讀書
|
自然傳奇
|
地理中國
|
科技之光
|
綠色空間
|
講述
|
我愛發明
|
人與自然
|
科技人生
|
中華民族
|
人物
|
夕陽紅
|
歡聚夕陽紅
|
走遍中國
|
狀元360
|
大家
|
見證·發現之旅(停)
|
創新無限(停)
|
重訪(停)
|
見證·親歷(停)
|
科技博覽(停)
|
天下大觀(停)
|
百科探秘(停)
|
科學世界(停)
|
見證·影像志(停)
|
衛視欄目
|
檔案
|
楊瀾訪談錄
|
絲路發現
|
世界游
|
自然密碼
|
這裡是北京
|
天下收藏
|
影像世界
|
魅力發現
|
漫游日本
|
故事甘肅
|
今日往事
|
文明中華行
|
武當百謎
|
經典人文地理
|
新杏壇
|
行者
|
中國游
|
玩轉地球
|
記憶之紅色經典
|
故事中國
經濟 | 社會 | 軍事 | 文化 | 科技 | 自然 | 歷史 | 人物
古跡遺址 | 經典紀錄 | 名著名家 | 事件 | 懸案秘聞 | 國學 | 自然發現 | 戰爭 | 生命星球 | 武俠尋蹤 | 名家大師 | 民生 | 動物 | 人文 | 未解之謎 | 宇宙奧秘 | 科學探索 | 海洋 | 專家 | 三國 | 刑偵案件 | 宗教 | 歷史揭秘 | 生活 | 民俗民族 | 人體 | 建築工程 | 氣候 | 能源環保 | 運動 | 慈禧 | 皇帝 | 女性 | 女皇女王 | 明星藝人 | 收藏 | 災難 | 名人 | 紅樓夢 | 文化藝術 | UFO | 易中天 | 歷史時刻 | 清朝 | 奇幻科技 | 奇趣 | 航空航天 | 中國皇帝 | 考古探秘 | 時尚 | 密檔 | 人文地理 | 史説天下 | 國粹 | 行游 | 皇陵 | 二戰 | 臣相 |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