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西藏頻道 > 焦點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西藏公佈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 糌粑製作被列入名單

 

CCTV.com  2009年07月24日 14:1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拉薩7月24日電(記者尕瑪多吉)西藏自治區政府日前公佈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包括糌粑製作、木碗加工等一批反映西藏農牧民日常生産生活的傳統特色技藝被列入名單。

  據介紹,西藏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共分12大類、101個單項,其中曲水柳條編制技藝、俊巴魚烹飪製作技藝、古榮糌粑製作工藝、加查木碗製作工藝等具有很強的民族特點和區域特色。

  記者從自治區文化廳了解到,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西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了有效保護、傳承和發展。西藏有關部門對流傳於民間的戲劇、音樂、曲藝、民歌、諺語、故事等文學藝術積極蒐集、整理,先後採錄整理藏漢文資料3000多萬字,發表有關藏族傳統文化學術論文1000多篇,專著30多部。

  資料圖片:6月1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在領證書。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截至目前,西藏已有61項非物質文化遺産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52位民間藝人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此外,西藏分兩批公佈了121項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績斐然

  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聰慧、勤勞、純樸的藏族人民在與其他兄弟民族不斷交流的漫長歷史中創造、發展了特色鮮明、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但是,在和平解放以前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一方面文化教育是上層僧侶貴族加強封建統治、奴役勞動人民的工具,是他們壟斷、消遣的奢侈品;另一方面,殘酷的封建農奴制和惡劣的自然環境嚴重阻礙了西藏生産力的發展,使西藏傳統文化處於自我封閉和萎縮的狀態,非物質文化遺産瀕臨滅絕。

西藏日報評論:“非遺”保護重在傳承

  近日,國家文化部公佈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中,自治區再傳佳音,又有21名傳承人入選,至此,全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的民間藝人總數達到52名。

  非物質文化遺産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它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 “活化石 ”的傳承人是我國各民族民間文化的“活的寶庫”,他們身上承載著祖先創造的文化精神,是文化多樣性的具體表現,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來説,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

  相關鏈結:

 

 

責編:薛愛民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