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帶來好收成——西藏自治區良種補貼政策實施五年紀實
●《西藏自治區糧食作物良種推廣補貼管理實施辦法》于2005年正式實施。
●補貼辦法實施以來,西藏自治區連續4年糧食增産。
●補貼品種由小麥、青稞擴展到小麥、青稞、土豆和油菜四類。
●補貼資金從1000萬元增加到如今的2050萬元。
望著近百畝綠油油的青稞,日喀則聶日雄鄉番孔村村民、種糧大戶尼瑪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他對記者説:“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這除了自己的辛勤勞動外,國家的良種補貼政策對我們普通老百姓積極種糧也是一種推動,它不僅讓我們增加收入,也堅定了我們種好糧、多種糧的信心,希望政府多做這種惠及百姓的好事,有了好的優惠政策,我們種糧才會越來越有盼頭。”
自2005年以來,自治區連續4年糧食增産。在自治區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糧食連續增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也為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一成績來之不易,是政策、科技、市場、氣候等多種因素同向作用的結果,其中良種補貼政策功不可沒。
資料圖片:2008年1月5日,西藏堆龍德慶縣古榮鄉農民平措在炒青稞。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良種補貼政策帶動農業增收
自治區財政廳農牧處副處長鄧小明説,良種補貼政策的根本著眼點是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提升糧食生産科技水平。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自治區黨委、政府把穩定發展糧食生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4年,自治區財政廳與自治區農牧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實行青稞良種補貼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制定了《西藏自治區糧食作物良種推廣補貼管理實施辦法》。自治區財政從2005年開始,每年專項安排1000萬元對自治區確定的25個糧食主産縣的藏青320、喜馬拉雅19號、藏青148、山冬6號、巴薩德等優良品種進行補貼。隨著我區支農力度逐年加大,我區良種補貼品種由原來的青稞、小麥擴大到油菜和土豆,補貼資金也由2005年的1000萬元增加到如今的2050萬元。
由於支農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據統計,如今我區良種播種面積已由原來的105萬畝增加到現如今的112萬畝;5年來,良種補貼資金也達到6000多萬元。我區糧食産量連續多年獲得豐收,良種補貼政策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資料圖片:圖為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鄉白定村一組村民正在收割青稞。洛桑 次旺 攝(圖片來源:《西藏日報》/中國西藏新聞網)
“補錢”不如“補種子”
拉薩市達孜縣農民次仁對記者説:“近年來,自治區為農民發放的糧食、良種及農機方面的補貼,確確實實調動了我們的種糧積極性,收入也是一年高過一年。有了這樣的惠農好政策,我們的幹勁更足了。”“以前的種子都是自家留的,每畝産量300公斤左右,現在統一供種,統一栽培,病蟲害統防統治,小麥的産量和品質都提高了,每畝能産500公斤!”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