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今年的CBA體能測試,註定要在一片口水中結束。雖然測試標準號稱“史上最嚴”,但是因為補測機會多等原因,絕大多數球員都能通過——既然這樣,體能測試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難道只是為了走過場?
今年的CBA體能測試,由於不設免測名額、港檯球員也要參加、測試標準提高、計分項目增加等因素,使得不少球員望而生畏,在前兩天的強度投籃以及專項速度耐力測試中,也確實有不少名將落馬。但籃協方面卻表示,隊員如果首次測試無法通過,至少還有3次補測機會。其實不少球隊選擇在測試當天就進行補測,23日前還可為個別隊員安排再次補測;集訓後聯賽開賽前在北京還有一次統一補測;有傷隊員痊癒後,可以提前5個工作日提交書面補測申請,在比賽客場參加補測,如果通過,就能獲得當天晚上的上場資格——誰都能看出來,籃協安排這麼多次補測機會,就是為了保證球員能夠統統拿到“上崗證”,其結果也可想而知。
實際上,每次CBA體能測試,籃協總是落得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有時甚至騎虎難下。首次體測球員大面積不過關,不但各球隊以及球員不滿意,甚至連籃協工作人員也慌了——如果真有這麼多球員不過關打不了比賽,那聯賽怎麼辦?那麼籃協不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無奈之下,籃協只能在補測中為球員“安排”通過機會——前兩日的體測媒體都可以觀看,但是昨天的力量測試以及各項目補測,籃協卻搞起了封閉,一律不準媒體觀看。
“正式測試不過,補測大量過關”,成為CBA體能測試的一大特點,個中玄機令人尋味。實際上,為了能讓球員通過體測,籃協也是煞費苦心,補測“關起門來”進行,俗話説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終的結果顯然是皆大歡喜。萬一有些隊員補測也通不過呢?沒關係,籃協總會有辦法,昨天一名籃協官員就表示,雖然這次沒有免測名額,但是“未來還會不會有免試的,要看中心領導的研究結果,比如對國家有所貢獻的(就可能免試)。”
CBA體能測試,首先是科學性和必要性就值得商榷,在執行過程中,又如同走過場一樣流於形式,這樣雷聲大雨點小的測試,真有存在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