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一款名叫Sugarpova的糖果品牌,並引導莎娃個人投資至少50萬美元,成為品牌的大股東,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可以戲稱為“莎總”。登錄Sugarpova官網,花紅柳綠映入眼簾,最鮮明的標識是紅唇一枚,“莎總”再一次親自出鏡,紅唇相向。小糖果分包並不精美,但設計足夠用心,分成幾大系列,“運動款”的白色袋子中包裹的是黃色網球形狀的小糖果;“輕浮款”中則是各色唇形蜜糖;“醒目款”中的糖果色彩居然有些詭異。小糖果,大生意,“莎總”注入風尚更顯不同,去年給她帶來了190萬美元的收益,雖然在其商業收益中不過十幾分之一,但一定是色彩最為艷麗的。
營銷手段的創新永無止境,就在美網開賽前整整一週,突然有一條色彩艷麗的新聞映入眼簾。“莎總”正在向其居住地佛羅裏達州的高級法院提出正式申請,希望可以在美網中更名為“Sugarpova”。顯然,這是一條博得眼球,逗人一笑的好新聞,甚至激發了公眾的超級聯想功能,瞬間發明了“崑崙娜”、“蒙牛翔”、“奔德勒”、“阿迪雷”、“孫六一”若干。名字背後隱著誰,您一看便知,但都不如“Sugarpova”來得絕妙,你必須敬佩中國人的想象力,“糖波娃”、“舒格波娃”、“輸個波娃”、“糖糖波娃”、“莎糖波娃”形成系列。有人還玩笑説,李寧公司應該仿傚“莎總”的做法,讓同樣居住在邁阿密的韋德先生也來一次改名行動,選擇有二——“韋寧”或者“李韋寧”,聽著就無比中國。
大眾消費,舒心快樂就好,可是業界觀察則多了一份冷峻,英國媒體率先表示,運動員的商業化手段正在突破底線,很快就有無聊之嫌。“莎總”經紀人麥克斯先生在接受ESPN採訪時也顯得小心翼翼,表明本來並不想採用這麼“輕浮”的營銷手段,也許是Sugarpova公司過度運作了,才有如此瘋狂的舉動。傳統的營銷手段設計不過是,一輛透明的玻璃貨櫃車拉著花紅柳綠的糖果在邁阿密街頭不停行進,引起圍觀,引起新媒體互動也就是了。可是,美網之後莎娃還要奔赴東京和北京參賽,因此無暇參加貨車遊街,也就斷然來了一次更名秀,全世界都跟著來了一次接力式傳播,甚至包括我正在寫下的文字都包含在內,正在我們推敲哪個名字更傳神時,“莎總”戛然而止,不僅省了油錢,更省了大筆營銷經費,我們都幫著忙活了。
“莎總”更名處心積慮,其他運動明星更名換姓也各有故事,我們不妨借著這個機會回味一番。首先必須説説慈世平先生,就是當年桀驁不馴的阿泰斯特。兩年前,在洛杉磯法庭上,代理律師一一回答法官的提問,“阿泰斯特先生是要改名為Metta World Peace嗎?”“是的,大人!”“是個人意願嗎?”“是的,大人!”“好吧。那他就是正式更名為慈世平啦。”如此重要的時刻,慈世平並不在現場,而是忙於《與明星一起跳舞》的錄製,按其表述,歷經數年的心靈終於找到了這個佛教用語——Metta,也就是“慈悲”。
如果您一起聽過斯諾克名宿詹姆斯·懷特改名的故事,一定會意識到“莎總”不過是仿傚前人罷了。懷特有“旋風”諢號,2005年突然更名為詹姆斯·布朗,我等不太懂英文名字背後蘊含的深刻內涵,“布朗”似乎就很宗教情結。可“旋風”先生並非篤信宗教,原來他是與英國大師賽的贊助商——一家調味品公司達成協定,用更名的方式為有著“布朗”品牌的調味品公司造聲勢,看來很是精巧。“旋風”先生也誓言要把“詹姆斯·布朗”刻在大師賽的獎盃上,這一點他沒有做到;他還曾宣佈這個名字至少要用到來年的世錦賽上,結果也半途而廢。看來,更名這件事很不容易,不是給大師幾千塊錢,起個似曾相識的新名字就可了事的,可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