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電視臺記者 李敬)盧斌在談到自己擔任大運會開幕式旗手時表示,“雖然我不能代表中國足球,但我代表校園足球,這才是最基礎的東西。”現在的中國足球,最需要的正是這些“最基礎的東西”。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競賽部主任助理、大學生聯賽負責人賀鳴也説:“盧斌當旗手,這對校園足球來説是大好事!”盧斌的天津老鄉、一個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張大民有一句臺詞是自己的“春天來了”。校園足球的春天,看上去也已不再遙遠。
在如今的中國足球界,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觀點就是,中國足球的希望在校園。今年六一兒童節當天,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和足管中心黨委書記魏吉祥一起走進校園,親身參與了校園足球活動。如此示範性的舉動,讓人看到了主管機構重視校園足球、發展校園足球的決心。校園足球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中國足球的現實決定的。
在2009年,國家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的關於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通知的附件中,明確提出了校園足球的指導思想:“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青少年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為宗旨,……在青少年學生中普及足球知識和技能,行程校園足球文化,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特長突出的青少年後備人才。”從中可以看出,素質教育在校園足球開展的初衷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但在教育部和體育總局分別的思維中,開展校園足球的初衷仍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在北京電視臺日前的一次節目中,足管中心黨委書記魏吉祥在受訪時表示,下一步“各級體育局、各級專業足球俱樂部當中的青少體系能夠有機的結合起來。總體上來講,一方面確實是普及開來,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質,另外我們真正要出一些優秀的足球精英人才,這是我們真正開展校園足球的目的。”不過,作為校園足球的主體,學校的回應並沒有脫離教育的本源,受訪的校園工作者更加看重的是足球中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面對失敗的能力,而運動,只是教育的一個載體。
在該節目中,記者認為,沒有一位家長是以培養球星為目的而讓孩子踢球的,他們甚至坦率地説,從未想過讓自己的孩子去擔負起振興中國足球的重擔。針對足協提出的“設立校園足球等級考試”的建議,學生家長也是反應不一。
今年5月,《北京青年報》發表了一個整版的關於北京校園足球現狀調查的文章,認為如今的北京校園足球仍然“接不著地氣”,行政撥款有限和師資力量不足是最大的問題。
北京最大的青少年足球培訓機構——越野俱樂部已經與多家北京學校建立了足球培訓方面的業務聯絡,但常年堅持訓練的小球員也僅在300名左右。在北京,具有這樣規模的足球培訓機構僅此一家,即使收費非常低,還隨時面臨著球員被挖角、人才流失的可能。其總經理蔡偉介紹説,俱樂部是北京國安的下屬培訓網點,但“除了此名頭,什麼都從國安得不到。國安從我們這裡拿人,從來都是無償的。”今年5月,越野的兩個頗具潛力的小球員被恒大足校挖走,後者付出的代價僅僅是10萬元人民幣。而更多的被挖角小球員,則是直接走人。
在上海,由教育局建立了由200多所學校加盟、管理相對正規的校園足球聯盟。聯盟的管理者還煞費苦心地整合各種優質資源,比如促成了小球員與貝克漢姆、樸智星等球星的交流,讓小球員們親身感受到了足球明星的風采。但青少年參與足球運動人數仍然有限、水平參差不齊等現狀依然無法回避。
盧斌的老鄉張大民還説,“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就得種莊稼”。校園足球的春天,真的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