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部分運動員的“退役後”生活
新華網上海12月14日體育專電(記者羅爭光 俞菀)2011年,有兩名退役的運動員備受關注,他們分別是姚明和張尚武。“小巨人”在宣佈退役的時候,吸引了全球無數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從“姚老闆”、“姚評委”到“姚同學”,姚明的每一步都如他所言“一扇門已經關上而另一扇門正徐徐開啟”;已經退役多年的張尚武,以“地鐵口賣藝的世界冠軍”的身份重回人們的視野,引發了一連串的話題。
人們不必為姚明擔心,也難以替張尚武操心。不過在他們中間,每年有大批曾經在賽場上揮灑汗水、在領獎臺上喜極而泣的運動員,最終在默默無聲中走向退役。作為“退役後”一族,他們的“退役後”生活有著怎樣的路徑和感觸?新華社記者日前走訪了部分轉型就業的退役運動員,他們的經歷或可為更多的後輩帶來一些啟示。
“退役後”生活:“千篇”不一律
曾經的上海男排“自由人”、如今的復旦大學體育教師兼排球隊助理教練丁毅,是記者走訪的諸多退役運動員中,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和職業發展最為滿意的。走出職業隊8年來,他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繼續玩著喜歡的排球,“在這裡,少了專業隊的拘束,多了一塊高素質的‘試驗田’”。
對於大多數退役運動員來説,成為教練員或體育教師被認為是退役後職業發展最合理的一條路徑。然而,在不少“退役後”們看來,未來的路不只這一條,也不能只這一條。
“不可能每一個運動員退役後都可以成為教練的。”上海田徑隊曾經的國家運動健將級運動員張晟如是説,“一來要不了那麼多教練,二來如果不在一定的層次,教練也不見得是一份好的職業。”退役9年的他,如今是上海浦東新區城管執法支隊的一名普通隊員。在選擇這份“穩定的工作”之前,他嘗試過銷售員、電視臺攝像和編導等工作。
張晟坦言,剛從田徑隊出來的時候,社會的複雜讓張晟一時有些茫然。在哥哥的引導下,他開始嘗試找一些見習和工作鍛鍊的機會。他説:“找過好幾個工作,還做了半年多的銷售,沒辦法,要適應社會生活需要給自己一個過渡期。”
像張晟這樣的退役運動員在上海還有很多。來自東北的女孩張鳴,兩年前從上海賽艇隊退役,經過雙向分配機制走上工作崗位,成為鐵路上海南站有名的女子城管執法隊的一員。
上海徐房五人制足球隊球員兼教練薛志強,原本是上海申花隊的後衛,退役後進入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如今正式的身份是徐房集團的一名公司職員。他的球隊當中,有的是企業員工、有的是西餐大廚、有的是資深調酒師,足球不再是他們謀生的手段,而是一種純粹的熱愛。
“踢球之外,我們球隊的成員都有正事要做,企業管理、動拆遷、餐飲、上大學等等。每個球員都有踢不動的一天,到那個時候,現在學的東西就會真正派上用場。”徐房足球俱樂部負責人王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