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6日上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SAP中國商業同略會暨SAP全球技術研發者大會上,國際籃球巨星姚明受邀參加併發表了少有的長篇演説。
作為中國籃球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在“青年教育未來”的主題演講中,姚明分享了自己作為一名80後在多年體育生涯中的種种經驗得失,演講稿用詞誠懇但仍不乏他一貫的幽默,其間姚明還透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首先感謝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能夠在如此隆重的場合,與大家共同分享我的一些內心感受。
我曾經説過,奧運會在自己的祖國舉行對我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中國體育代表團進入鳥巢的那一刻,令我永生難忘。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場景,雖然不為人所知,但同樣令我無比震撼。
今天來到這裡令我無比興奮。眾所週知,我們會場南面的鳥巢,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舉辦地。今天早晨,我乘車行駛在北四環路上,當我猛地看到那座雄偉建築的時候,不由得想起了2008年8月8日那個夜晚,我相信,那天晚上發生在鳥巢的事情,會令許多人記憶猶新。我曾經説過,奧運會在自己的祖國舉行對我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中國體育代表團進入鳥巢的那一刻,令我永生難忘。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場景,雖然不為人所知,但同樣令我無比震撼。
那天,在中國體育代表團入場之前,所有人都在鳥巢外面靜靜地列隊,等待著那個莊嚴、神聖的時刻。就在距離體育場入口不到200米的地方,我領到了中國國旗,此時場外的其他國家的隊伍大都已經入場,一大群在外場服務的志願者聚攏到了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周圍,目送著我們入場。突然間,“中國加油!”的口號聲從他們當中迸發出來,整個代表團立即被他們所感染,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迅速釋放了出來,匯成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吶喊:中國加油!中國加油!
我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了這巨大的洪流當中,當時,我深切地感到不論是運動員,還是志願者,雖然並不認識,雖然各自的學識、背景不同,但在那個時刻,我們彼此沒有距離。之所以大家的心貼得如此的近,是因為我們有共同的感受,共同的激情,共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同齡人,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青年!
據我的觀察,今天到場的來賓青年人居多,如果考慮到心理年齡,我認為在座的所有人都是青年。有沒有人反對?沒有,我很欣慰,因為判斷正確。
我出生在1980年,一個與生俱來的稱謂伴隨著我們這一代人,那就是——“獨生子”,此後又出現了“小皇帝”、“80後”、“90後”以及各種各樣的“二代”……這些稱謂或多或少帶有消極的成分。但我的觀點是,積極和消極就像陰陽太極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一種單方面的判斷,都不是全部。不能因為有人因為上體育課崴腳找學校索賠就説我們弱不禁風,因為有更多的年輕人在運動場上奮勇拼搏;不能因為有人在微博上炫富就説我們虛榮,因為社會上有更多的年輕人在努力工作,正在憑藉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不能因為看到有人拒絕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就説我們冷漠,因為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已經或者正在投身到社會公益的洪流中去,從搶險救災,到保護動物,從關愛他人,到志願服務……
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我慶倖,自己是一名青年,這意味著我還有機會,還有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失敗了,我還可以重新再來。
青年,應該是富有朝氣的一群人,我們都在追尋理想,渴望成功。雖然,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但如何邁向成功,卻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一道課題。坦白地講,我個人的運動生涯不算十分成功,但至少有幾點感受希望和大家分享。
我在退役儀式上,特別感謝了兩個人,他們是王治郅和奧尼爾,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我才獲得了不同階段的人生目標。我從1995年開始專業訓練的那一天,目標就是成為像大郅一樣優秀的運動員。當我加入NBA的時候,目標就是奧尼爾,我曾送給奧尼爾一張賀卡,上面寫著:“感謝你的鼓勵,你是我景仰的人,我的目標是:和你一樣棒。”從此之後,我每天都加倍努力,努力去迎接每一次的訓練和比賽,幾年下來,在追趕的同時,我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有了目標,更要努力去實現它。我之所以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客觀上講有年齡的優勢,但我在這裡可以負責任地講,在追求目標,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捷徑,我的經驗只有一條,那就是“珍惜每一天的時間”。
2004年雅典奧運會小組賽,中國男籃58比83不敵西班牙隊,我更是5犯離場。當時,我的情緒失控了,摔了毛巾,賽後接受採訪時指責了隊友。此後,我就開始尋找困境之下,能使整個團隊克服困難、重拾信心的方法,後來這個方法找到了,那就是溝通。
第二,成功需要團隊合作,換句話講,是需要通過團隊的成功實現個人的價值。過五關斬六將、單騎救主……這些事情在電影裏、遊戲裏或是體育比賽的某些特定時間或許可能,但在現實社會當中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現實當中的成功,往往都是團隊的成功,而每個成功個人的背後,往往都有一支優秀團隊的支撐。
也許,你的天賦很高,甚至在某個時段決定了團隊目標能否實現。當順利的時候,大家自然而然會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此時即使有一些矛盾、摩擦,也無關緊要。但是在逆境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作為團隊的核心力量,既需要“站出來”承擔責任的勇氣,更重要的是理性的自我反省,團結大家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問題上,我是有過經驗教訓的。
2004年雅典奧運會小組賽,中國男籃58比83不敵西班牙隊,我更是5犯離場。當時,我的情緒失控了,摔了毛巾,賽後接受採訪時指責了隊友。好在事情發生之後大家都保持了冷靜,沒有影響男籃後面的比賽。雖然事後大家都善意地認為,我這麼做是出於一種極強的責任心,但我覺得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這種方法都是欠妥的,畢竟,團隊的成功不是一個人能決定的。
此後,我就開始尋找困境之下,能使整個團隊克服困難、重拾信心的方法,後來這個方法找到了,那就是溝通。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有一段時間隊裏的氣氛有點兒緊。我提議大家一起吃頓飯,為了放鬆一下,也為了溝通。吃飯的時候,大家比較放鬆,談到了各自對北京奧運會的渴望和目標,雖然誰也沒説什麼豪言壯語,但大家的心融合在了一起,産生了共鳴。當時,我們球隊的第13名隊員,來自浙江的丁錦輝也參加了。這裡和大家解釋一下,奧運會男籃比賽每個隊伍只能報名12人,第13人意味著他最後一個被淘汰。國家集訓備戰時,人很多,隨著奧運會的臨近,一個個隊友陸續離隊,小丁成了最後一個被排除在奧運名單之外的人。但主教練還是要求他跟隊訓練,這時小丁選擇了默默堅持。當時國家隊上午在體育總局訓練,小丁和我們一起練,球隊下午到五棵松籃球館適應場地,小丁沒有證件,不能進奧運場館,只能獨自在家。老大哥李楠提議大家一起敬小丁一杯酒,因為小丁不僅代表他個人,還代表所有為北京奧運會球隊備戰做出貢獻但是已經離開的隊友們。喝完這杯酒,我立刻感到肩膀上的擔子沉了許多,感覺所有無緣參加奧運會的隊友們的夢想,只能由我們這些人去實現了。
小丁目前已經是國家隊當中穩定的一員。他並不是一名得分手,而是在防守和籃板球上有專長,我們稱他這種類型的球員為“角色球員”,或者説是“藍領球員”。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對於大多數天賦不是很高的人來説,在團隊中也有機會獲得成功。因為無論天賦高低,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只要堅持不懈地做好這些事情,機會一定會來。
我相信,人的天賦各有不同,但每個人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不能因為自己的天賦,就忽略了團隊中別人的存在,也不能因為自己的天賦一般,就不再堅持自己的理想。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在團隊當中獲得自己合適的位置,並最終幫助大家一起獲得勝利。
教育並非單純意義上的培養三好學生、高考狀元、奧數英雄,而是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我NBA職業生涯總共有四千多次失誤,而在交大的第一堂數學課完全沒有聽懂。許多青年人主觀上願意嘗試新的東西,但他們之所以害怕犯錯誤,是因為犯錯誤的成本太高。
第三,青年人的成功需要發揮教育的力量。在這裡我所説的教育並非單純意義上的培養三好學生、高考狀元、奧數英雄,而是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具體地講,就是一方面要鼓勵更多的青年人不斷學習,自我發展,另一方面要為青年人創造機會,去想象,去嘗試,去創新,甚至是去犯錯誤,唯有如此,青年人才能真正擔當起社會發展的責任。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在信息爆炸的當今世界,我們不懂的東西實在太多,尤其是我。正因為如此,我在退役之後選擇了進入大學校園,重新拿起課本。坦率地講,我第一節數學課完全沒有聽懂,只是喚醒了十幾年前關於數學課的一些模糊的記憶。但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只要每天都能提高一點,最終一定會有所收穫。況且,讀書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很好的生活狀態,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太急功近利,不能簡單地把讀書和有用沒用挂鉤,和冷門熱門挂鉤,讀書同樣應該和興趣和境界挂鉤。借此機會,我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終生學習的行列中來,畢竟,“知識就是力量”。
“失敗是成功之母”。我想,這句老話有兩層意思,一是不怕失敗,二是要總結經驗。如果在年輕的時候犯些錯,那至少還有大把的時間去總結,並且把得到的經驗運用到一生中去。我NBA職業生涯總共投進了3362個球,總共出手了6408次,這就意味著,我失手了3046次。還有,我總共1304次失誤。我犯的這些錯誤,也構成我職業生涯的一大部分,如果沒有這四千多次錯誤,我也成不了今天的我。我的這個例子可能有些片面,因為NBA畢竟對我比較寬容,允許我犯了如此多的錯誤,而對於許多球員來説,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或許只犯了幾次,甚至一次錯誤,就失去了在NBA延續職業生涯的機會。這就引出了另一個話題,許多青年人主觀上願意嘗試新的東西,挑戰自己,並且具備犯錯誤的勇氣,但他們之所以害怕犯錯誤,是因為犯錯誤的成本太高。犯一次錯誤往往失去了改正的機會,甚至影響前途。借此機會,我希望社會各界對青年人寬容一些,允許他們改正錯誤,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使得青年人獲得更加有利的成長空間,社會才更具活力。
我有時甚至認為北京和上海之間的文化差異不比中國和美國小,這就意味著誰都不得不面對跨文化溝通。僅就我的經驗,要克服文化差異首先要找到文化的切入口,也就是文化的共同點。
接下來,我談談文化差異。在全球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走出國門,或求學,或創業,同時,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這就意味著,很多人都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文化差異自然就擺在了每個人的面前。其實,即使在中國,不同地域也存在文化差異,我有時甚至認為北京和上海之間的文化差異不比中國和美國小,這就意味著誰都不得不面對跨文化溝通。
僅就我的經驗,要克服文化差異首先要找到文化的切入口,也就是文化的共同點。雖然各種文化的背景不同,但許多東西都是相通的。比如友善的態度,誠信的品德,對於家庭的責任和對於事業的執著追求……只要把握好這些共同點,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去與人交往,文化差異就顯得不那麼棘手了。
還有就是個人道德和情操的養成。我的經驗告訴我,在道德素養高的人群中間,文化差異顯得微乎其微,只要做好自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開放的心態,環境的影響也就不十分重要了。人生百年,能有機會在自己不熟悉的環境裏增加體驗,吸收不同背景下的思想文化財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想,有了這種態度,容忍暫時的不認同,甚至融入不同的文化,也就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了。
朋友們,“自信和希望是青年人的特權”,而一位曾經影響世界的偉人説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就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希望屬於青年,但更屬於有志青年。
為了明天,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