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新聞資訊 >

亞運火炬傳遞第三站——東莞市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6日 10:45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建郡,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民族英雄袁崇煥、抗日名將蔣光鼐、著名畫家鄧白、舉重冠軍陳鏡開等都是東莞籍人,著名的嶺南畫派也發端于東莞可園。東莞1985年撤縣建市,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現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386個村委會、205個居委會。全市總面積2465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底,常住人口694.98萬人,其中本地戶籍人口174.87萬人,外來常住人口520.11萬人。截至2009年,另有海外華僑近30萬人、港澳同胞超過85萬人,是著名的僑鄉。

    歷史背景

    東莞歷史源遠流長。史載:新石器時代,其境內東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輩20世紀的夏代,東莞屬南交地。春秋戰國時,東莞屬"百粵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東莞人民大會堂 東莞市重點政府項目之一,是一座國際級硬體設施水準的高規格會議及文藝演出的現代建築,全場使用英國 Turbosound“特寶聲”音箱。

    東漢順帝時,分番禺立增城,東莞屬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東官郡。入晉,廢東官郡,東莞分屬番禺、增城。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相傳因境內盛産水草(莞草)而得名。東莞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60多年前,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寫下中國近代史的光輝篇章。抗戰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民國期間,先後隸廣東省粵海道、粵中行政區、第一行政區和第四行政區。   1949年10月17日,東莞全境解放。初期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50年3月,東莞縣隸珠江專區。1952年,撤銷珠江專區,東莞縣隸粵中行政區。1956年2月,撤銷粵中行政區,東莞縣隸惠陽專區。1958年11月,東莞縣曾短期隸廣州市。1959年1月,撤銷惠陽專區,東莞縣劃歸佛山專區。1963年6月,復置惠陽專區,東莞縣又隸惠陽專區。1985年9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地區管轄。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復將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

    城市榮譽

    近年來,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還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禁毒先進單位、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籃球城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教育強市。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也已通過驗收。

    民間藝術

    東莞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廣州方言演唱的粵曲、粵劇在東莞有悠久歷史,它是本土民間音樂吸融中原文化,並借鑒西方演奏技巧的産物,現為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素有粵曲、粵劇之鄉的美譽。中國曲藝之鄉、東莞木魚歌、東莞木偶戲。2001年,東莞市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戰略,並大力發展社會公益文化;2008年東莞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2009年深受群眾喜愛的百子論文公益文化活動被評為“中國文化創新品牌”;2010年,東莞制定文化強市戰略,全力打造文化名城。

    東莞的繪畫,受嶺南畫派先驅居巢和居廉的影響,注重寫生,吸收西方素描運用色彩的技法,為嶺南畫派的奇葩。

    東莞每年十分隆重地舉行端午東莞龍舟競渡、莞邑醒獅藝術、樟木頭客家麒麟藝術、荔枝節、中秋燈會、百子論文、賣身節、重陽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動。隨著東莞物質生活的豐富的提高,東莞人對傳統文化有著一種自發性的重視的熱心。使東莞的民間文化藝術得到繼承,並且發揚光大,呈現生機勃勃的局面。因此,1958年,東莞被譽為全國第一個“游泳之鄉”;2000年1月,中國龍舟協會授予東莞沙田鎮全國第一個“龍舟之鄉”稱號;道滘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東莞石龍鎮被譽為“舉重之鄉”;東莞的石排鎮中坑村和長安鎮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醒獅舞蹈藝術之鄉”,此外,清溪鎮、樟木頭鎮均是聞名中外的麒麟藝術之鄉。

    南國紅豆——粵劇

    戲劇是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民間藝術之一。粵劇在東莞同樣深受群眾的喜愛,著名粵劇大老倌盧啟光等廣東粵劇名家常到東莞城鄉登臺演唱和傳藝。長安鎮業餘粵劇團還于2002年赴京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大型粵劇《思源》。作客東莞,可不要錯過一睹“南國紅豆”風采的機會。

    舞獅(龍、麒麟、鳳)

    東莞民間以動物造型的舞蹈豐富多彩,有龍舞、鳳舞、獅子舞、麒麟舞和貔貅舞……特別是獅子舞,技術精湛,演技非凡,揚威四海,長安鎮還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龍獅之鄉”。每年元宵節,全市數百台醒獅、金龍、彩鳳、麒麟參加大型群獅賀元宵活動,城內萬人空巷。

    賽龍舟

    東莞龍舟隊曾多次在香港、澳門、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舉行的國際龍舟比賽中奪得金盃。沙田鎮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龍舟之鄉”。每年從農曆五月初一至十五,石龍及水鄉各鎮區連續舉行一系列龍舟比賽,成為東莞一景。

    客家山歌

    東莞清溪、樟木頭等鎮的客家人唱山歌早就有名,每逢節日,經常舉行各類山歌表演或比賽,熱鬧非凡。

    荔枝節

    每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正值桂味、糯米糍等優質荔枝成熟季節。東莞各地均以佳果迎接四方來賓,舉行歡慶活動,共慶豐收,共聚友誼。

    東坑“賣身節”—“翻身節”—“潑水節”

    這是一個從明代起隨時代變遷不斷演變而來的有趣民間節日。相傳明朝萬曆年間,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東坑及附近生活極度貧苦的農民就聚集在東坑村的大榕樹下,等候大戶人家雇傭耕田、打工、僱主看中誰,就用水潑濕被雇者的衣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民間的“賣身節”。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富裕,“賣身節”就逐漸演變成為慶賀美好生活的“翻身節”和“潑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