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新聞資訊 >

亞運火炬傳遞第二站——珠海市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6日 10:33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多終端看高清體育直播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城市簡介

    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個重要城市,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並明確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海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地理坐標處於北緯21 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新會、臺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珠海是中國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珠海市陸地面積有1701平方千米,人口149.12萬人(2009年統計),是廣東省人口規模最小的城市。珠海的海岸線長604公里,有大小島嶼146個,故有“百島之市”的美譽。在珠江口遼闊的水域上,大大小小的島嶼星羅棋佈,計有146個,其中大部分集中于東部海域的萬山群島。 珠海市氣候宜人,冬夏季風交替明顯,終年氣溫較高,偶有陣寒,年、日溫差小,屬南亞熱帶與熱帶過渡型海洋性氣候。 全市太陽能豐富,熱量充足,年均日照時數為1991.8小時, 太陽幅射年總量為4651.6兆焦/平方米。全市氣溫比鄰近珠江三角洲各縣市都高,年平均氣溫為22.4℃,大部分地區全年無霜凍,是該省南亞熱帶地區熱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珠海的得名

    珠海位於珠江口的西南部,因位於珠江注入南海之處而得名。唐宋以前,西北江三角洲的濱海線處於五桂山(今中山市境內)以北,珠海全境為散落在珠江河口外的偏僻海島。

    珠海大會堂( 原珠海影劇院 )是一家集電影放映、文藝演出、大型會議使用的一個多元化、多用途的大型文化藝術娛樂場所。

    有關珠海地名出處的傳説頗多,但最經得起推敲的還應該是從地理角度給予的釋義。珠海唐家與伶仃洋之間海域,古代就被當地居民稱之為“珠海”。在《唐氏族譜》上,有人取名為“唐珠海”(明朝永樂年間)。民國初年唐家三峰小學的《校歌》中,其歌詞有“前環珠海,後枕鵝峰”之句。可見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稱。因此,珠海建縣時,由於這一地區位於珠江出海之處,故稱之為“珠海”。

    旅遊資源介紹

    珠海自然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海域廣闊,有一百多個海島,素有“百島之市”美稱。城市規劃和建設獨具匠心,突出旅遊意識,自然和諧,優雅別致,極富海濱花園情調和現代氣息。1991年,珠海以整體城市形象為景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

        珠海十景

    圓明新園、東澳島(麗島銀灘)、共樂園(鵝嶺共樂)、珠海漁女(漁女香灣)、農科中心(農科奇觀)、飛沙灘(飛沙踏浪)、珠海烈士陵園(獅山浩氣)、黃楊山景區(黃楊金臺)、淇澳島(淇澳訪古)。

        特色餐飲

    所謂“住海邊、玩海面、吃海鮮”,正是珠海不可錯過的節目,而吃海鮮更是重頭戲。珠海的膏蟹,鬥門河蝦,白蕉禾蟲,南屏脆肉鯇都是絕好的的招牌菜。而且勝在不拘一格,上至酒樓,下至街頭打排檔,都一樣風味十足。何況一邊吹著海風,一邊啤酒下海鮮,暢快淋漓而又盡興,所以很多大排檔都經常爆滿,現在還形成了幾條出名的食街,如拱北迎賓北路沿線、香洲沿河路至唐家灣、九洲港路段、新香洲怡華街等四條食街,都是叫座又叫好的。而前兩段則主要是生猛海鮮頂呱呱,後兩段則是南北大匯合,特色小炒更為出色,深得當地人的喜愛。

     歷史名人簡介

    珠江有“八門”,“五門”在珠海。珠海和澳門陸地相連,得西學風氣之先。珠海挾五派之水,納四海風雲,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容閎之外,還哺育了他的中學同窗、輪船招商局第一任總辦唐廷樞,清政府駐夏威夷第一任領事、華人首富陳芳,中國保險業創始人、“茶王”徐潤,著名僑商、大新公司創始人蔡昌,留美幼童出身的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和尚詩人蘇曼殊,華南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楊匏安,中共早期領導人、工人運動領袖蘇兆徵,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一任委員長林偉民,中國第一個世界乒乓球冠軍容國團,以及著名版畫家古元等等。這一串串大海孕育的珍珠,使珠海這片美麗的土地散發出濃厚的人文氣。

        珠海文化

    珠海是一座具有濃郁現代文化氛圍的城市。從浪漫的休閒海灘,到歐式的午夜酒吧;從萬頭攢動的娛樂廣場,到溫馨寧靜的文化館站,珠海文化的內涵被放大,成為一種具有經濟推力的“大文化”。所以,建設“文化珠海”就是今日珠海的必然選擇。

    民居文化

    已有170餘年歷史的會同村,是一處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築群。佔地9.6萬平方米的村子裏,有會館、碉樓、祠堂和數十所民居,格局齊整。而梅溪村的陳芳家宅,也有110餘年歷史,作為清駐夏威夷首任領事陳芳的家庭莊園,佔地5.7萬平方米的建築群雕梁畫棟,中西合璧,人稱“嶺南大宅門”。

    民俗文化

    珠海的疍家人,是過去被稱為“水流柴”的海上漁民。疍家人唱的歌叫沙田民歌,至今已有170多年曆史,分為高堂歌、鹹水歌、大罾歌等,歌聲高亢宏亮。珠海民間還有一種風格原始的祭神求福活動,人稱“飄色”,是用巧妙的支撐裝置將盛粧的男女幼童,高擎在半空進行表演,具有罕見的文化智慧。   2010年廣東省珠海市的“鶴舞(三灶鶴舞)”,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統舞蹈項目類別,序號4。

    留學文化

    135年前,“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在家鄉創辦了留學預備學校“甄賢學社”,之後“讀書拜孔子,留學拜容閎”漸成珠海世風。近年來,珠海承辦了一系列以留學為主題的國際交流研討活動,規劃並開始建設中國留學生博物館、中國留學文化研究中心等留學文化設施,“容閎與留美幼童叢書”更受到海內外關注。

    傳記文化

    豐富的近代史料資源,為珠海提供了歷史名人傳記寫作與出版的沃土。《珠海歷史文化書係》第一批成功付梓。這部書係,分四套叢書,首批出版20余種,煌煌百萬言,工程浩大,氣勢磅薄,其涉獵領域之廣,歷史線索之長,卷幀之浩繁,是一次對珠海地方史志的全面梳理。叢書對傳承民族文化,開展鄉土教育,培育市民的家園意識,弘揚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海洋文化

    香爐灣的“珠海漁女”雕塑,象徵珠海是海洋的女兒;中國海岸線最後一艘保存完好的清代三桅式古帆船,為珠海平添了海洋的神秘;海盜遺蹤與海防炮臺,記錄著古往今來海洋上的風雲變幻;而海上絲綢之路的遺存和清代海關的遺址,則昭示著近代中國從大陸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漫長歷程。

    度假文化

    作為江海交匯、景色迷人的嶺南水鄉,珠海是海內外聞名的度假勝地。“住水邊,食海鮮、玩水面、親近大自然”的省級白藤湖度假區;有“嶺南華清池”之稱的禦溫泉度假城;依山傍水、以酒文化為主題的鬥門酒吧城;集會所、槍會、狩獵場、山地高爾夫球場為一體的萬盛鄉村俱樂部等,都是闔家小住、情侶度假或是親友歡聚的理想去處。

    休閒文化

    情侶路仿佛珠海的城市名片,在青山綠水間沿著海岸曲折蜿蜒。陽光、沙灘、溫泉、山巒、海島,珠海的自然景觀處處充滿著詩情畫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把珠海作為自己休閒度假的理想之地。無論是在月下的礁岩觀潮聽濤,還是隨風中的遊艇漂海垂釣,心曠神怡的感覺,總讓人們對珠海流連忘返。

    酒吧文化

    毗鄰港澳的珠海,是開放型的國際化城市,酒吧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城市色彩。水灣路的酒吧一條街,雖然不及香港的蘭桂坊熱鬧,但掩映在綠色園林中的露天歐式情調、正宗的葡萄牙紅酒和德國啤酒,卻也吸引了流連忘返的國內外酒客。今年,在灣仔的濠江邊和鬥門的白藤湖畔,又有兩條新的酒吧街即將建成。

    沙灘文化

    珠海有340多個海灘,雖然多數尚未開發,但珠海人的海灘情結卻已難割捨。從市區的菱角咀,到高欄島的飛沙灘;從東澳島的南沙灣,到三灶島的金海岸;從外仃伶的銀沙泳場,到荷包島的大南灣,珠海人在月下的海灘踏浪弄潮、篝火野炊,好不愜意!而每年一屆的沙灘音樂派對,更仿佛盛況無比的海神節。

    演藝文化

    珠海的合唱藝術在海內外頗為知名,多次赴美國、新加坡等國交流。全國教師合唱節也在珠海落戶。海泉灣的歌舞晚會將現代聲光技術融入古老的海灘,女子中樂團則將幽揚的千年中華古韻灑落在年輕的經濟特區城市。珠海粵劇團的姚志強、賴瓊霞更先後榮獲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

    影視文化

    珠海因優美的城市環境,成為國內影視攝製單位普遍看好的外景地。每天都有攝製組在珠海拍戲,最多時竟有八部影視作品同時在珠海拍攝。電視連續劇《失樂園》、《綠蘿花》、《棋行天下》、《可憐天下父母心》等,均以珠海為主要外景,並由此帶旺了珠海的影視製作業和演藝服務業。

    傳媒文化

    珠海的傳媒品種比較齊全。有一張日報、一張晚報、一本時尚期刊、一本通俗文學期刊、一家圖書出版社、一家音像出版社,形成了“兩報四社”規模的珠海報業集團;三個電視頻道、兩個立體聲廣播頻道、一張生活類週報,組成了珠海廣播電視臺。近年來,珠海政府網站、“珠海視窗”等網絡傳媒也迅速崛起。

    廣場文化

    全市50多個大小不等的文化廣場,成為群眾文化活動主陣地。9個人民團體分頭組織,市財政連年撥款扶持,每年70多萬人參與,形成了以人民團體為主,社會各界齊抓共建廣場文化的嶄新模式。市政府要求:規劃與建設部門統一行動,確保2010年前每個街道辦(鎮)建成不少於一個3000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廣場。

    堂館文化

    從2001年起,市財政每年投入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經費5000萬元,並逐年遞增1000萬元。目前,珠海博物館一期、珠海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珠海大會堂改造工程、珠海圖書館、珠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古元美術館等完工並投入使用。珠海音樂廳等也在規劃之中。

    生態文化

    珠海高度注重生態保護,形成了獨特的生態文化。全國最大的海岸灘塗濕地保護區、全國最大的紅樹林保護區、全國罕見的水松林保護區、全國惟一的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平添了珠海的生態魅力。而橫琴島上依山臨海的深井村,更因草木蔥翠、空氣清新,被珠海市確定為“生態文明示範村創建點”。

    宗祠文化

    珠海祠堂眾多。黃楊山一帶有多個趙氏大宗祠,均為南宋王朝兵敗崖門之後,由散居當地的皇室後代所建,其中南門的綠漪堂保存最為完好;明代的荔山黃氏大宗祠,記錄了族人的吏治;清同治年間的楊氏大宗祠,則是楊家將後代南遷後的祖祠,保存有朝廷褒獎的封匾。這些古祠堂,蘊含了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創意文化

    珠海的“全球悟空創意行動”,堪稱中國民族卡通走向世界的先行者。該行動以中國傳統的卡通動漫形式與漢語言教學相結合的形式,打造創意文化的核心産業。“火車頭設計”則在珠海建立了一個卡通形象設計節目製作品牌形象授權衍生産品及市場營銷等各環節相互促進的良性産業鏈。

    餐飲文化

    珠海毗鄰港澳,本身又是移民城市。港式海鮮粵菜、港式粵味早茶、澳門葡國菜等,作為高檔餐飲的主流特色,洋溢著濃郁的港澳風情。以本地出産物為主、體現珠海地方人文特色的“浪漫蠔情”等十大珠海名菜,散透一種質樸的純真。而風味各異的潮州、湖南、四川、東北、中原、西北菜係,更體現珠海餐飲文化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