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間》國內總決賽的錄製由我來擔任“現場導演”的職務,我對“現場導演”這個職務的理解是:在欄目或大型活動的錄製現場按照以確定的節目錄製流程和導播間的指令,對現場的觀眾、演員、嘉賓、道具、服裝等可能參與錄製的一切人員和環節進行調度和分配,以確保節目錄製的順暢安全,同時還要具備較高的預見性和靈活性,隨時解決節目錄製過程中的突發問題!
一、觀眾:與去年總決賽的不同之處是,除10號晚上的最後一場之外,前五天的觀眾數量並不是很多很爆,這讓我比較擔心節目錄製中觀眾反應和熱烈氣氛的不足,就這種情況我決定在觀眾進場的時候疏導觀眾先往嘉賓PK臺後面的觀眾席就坐,我稱之為主觀眾席,因為主觀眾席的位置涉及到兩個城市隊伍的出場,涉及到嘉賓PK的背景,同時也能滿足開場前觀眾反應鏡頭的錄製,所以,主觀眾席坐滿後就可以保證節目的正常開始。
兩個觀眾席中間的灰色看臺安排的是城市代表隊、啦啦隊、和各路媒體記者,所以並不擔心空臺和熱烈程度,只是這個方陣的人員不像普通觀眾那樣便於管理,愛自由活動,這是我在錄製全程中都比較關注和謹防的。在現場,尊重觀眾愛護觀眾是節目順利錄製的前提,對觀眾提要求時我和現場導演助理潘宏博、張鈺做到了熱情文明、講清楚,説明白。
在不影響節目錄製的情況下儘量給觀眾一些自由度。整個錄製期間觀眾的管理和組織是良好的,唯一一次雨量較大的情況下我們把給工作人員準備的雨衣發給了觀眾,做到了領導要求的安全、有序。今後的工作中還要注意的是將觀眾席區域可能發生的事情儘量準備在前頭,做到更充分、更細心。
二、選手:針對選手的工作主要是在每天上午的綵排,要求每個城市代表隊在十點以前到現場,按照晚上兩場的錄製順序先後讓四個隊熟悉自己場次的主題歌,在主題歌的渲染中將晚上的出場給他們排練清楚並反復走位,將晚上錄製現場的情緒和氛圍給每一個選手提前注入,激發他們的活力和表現慾望。
然後與裁判一起逐一講解每一個游戲的規則,聽取代表隊的提問直到沒有疑義。組織全體選手試游戲,我給他們的要求是以熟悉游戲規則為基礎,儘量慢儘量穩,不要拿出比賽的勁頭來,以免出傷,影響晚上的比賽錄製。抓緊時間儘量讓隊員和裁判早回去吃午餐和午休從而保證晚上的質量。到了晚間錄製的時候,我要求帶隊者張鈺提前將城市代表隊帶到出場高臺的位置,整裝待發,以便於節目錄製的隨時開始,要求另一帶隊者潘宏博確保參加第一個游戲的選手們已經穿好護具,為開場後錄製第一個游戲節省時間。
在游戲錄製過程中我確保的是讓現場兩名醫護人員在我的視線之內(調音臺旁邊),以防在游戲中選手出傷後能夠立即進行救治。反復督促未到場的選手及時到位,反復督促已經結束比賽的選手準備下一環節,這些都是為了能夠更進一步的節省時間,讓環節與環節之間沒有斷層。在選手出場後與主持人和嘉賓一起錄開場的時候,我在攝像機後面用身體語言不斷的激發他們的熱情,讓他們更緊湊並拿出狀態來,在節目結尾的時候我已經做好失敗的一方獨自走開的準備,勇攀高峰結束後馬上留住失敗方,給與鼓勵讓他們回到主持人和嘉賓身邊,然後馬上督促勝利方去和失敗方的隊員們擁抱,並提醒我身邊的游機攝像師捕捉畫面。
三、嘉賓:專職負責嘉賓的是我組的紀小娜,晚間錄製的時候我會與紀小娜溝通,有幾個PK段落,分別是在哪,我會提前組織觀眾,給參與這個環節錄製的幾個訊道騰出空間。由於我佩戴耳返,能直接聽到導播間的指令,我可以更快的在嘉賓PK時做出指正和更改。主持人甄誠需要嘉賓一起跟他完成游戲介紹時會提前跟我説明,我會儘快安排嘉賓準備或者換裝。
四、道具:從每天上午的綵排開始,道具就始終跟我在一起,一上午的綵排也就是把晚上道具更換擺放的流程走了一遍,我、負責道具的邊建偉、道具負責人楊帆會把游戲的順序,在什麼時間上哪一件道具,什麼時間撤除哪一件道具,具體哪一樣道具擺放在什麼位置不影響機位錄製都商量清楚,晚間錄製時如沒有特殊情況(比如轉盤停止、傳送帶停止需要維修的情況下)一切按原計劃進行是可以保證節目順利完成的。不足之處仍有,比如是法方人員向辛導提出的花盆傾倒的問題被忽略了,儘管我本人親手扶起過兩次,但仍然沒能徹底解決,這是我工作的漏洞和遺憾,在今後的工作中還需要再細緻、再要求,多發現問題,多解決問題。
五、服裝:從晚上第一批選手走進更衣間開始,我就要求負責服裝的趙妍和曾磊對每一批選手的換裝情況做進程報告,比如現在換的是哪一個游戲的服裝,換到什麼程度了,是否已經換完離開更衣間,在掌握了這些情況之後我心中有了提前量,可以非常清楚的安排下面的環節,因此,在整個晚間的錄製中我們兩方都是這樣反復的進行着要求,彙報,要求,彙報的工作方法。
以上就是此次《城市之間》國內總決賽中我擔任的“現場導演”一職的工作總結和心得,在工作中還有很多不足和缺失,有待於在未來的工作中更進一步的改正和完善,更注重細節,更注重我們在觀眾、在國外合作方、在其他媒體眼中的形像是我們始終要為之努力的。
責編: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