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際可創拳的政治目的在於傳播反清思想。這一點在其拳訣甚至拳法中均有所見。所以,心意拳一成,他便離開終南山東行,物色傳人。“然此拳一經問世,人況以狂妄目我(編者注:由此可知姬氏在傳拳時,並沒有打擊岳飛的旗號),庶不知此拳有防身禦侮養性修身之術。以心意誠于中而肢體形于外。舍藏先天之本,性命生死之道,陰陽為母,四象為根,以奪陰陽之造化,扭轉乾坤之氣機。然沿途所遇,皆為庸俗之輩。到蘇常一帶訪友,巧遇王輔臣父子,承他父子另眼相待,其子耀龍尚能記得苦用功。轉瞬王載,又西南行,至秋浦遇曹公托其子繼武與我,一教十二年,其技方成”(《姬際可自述》)。曹繼武在其《拳論•十法摘要》中自認其從學于姬氏,雲:“……夫世之習藝者,固一師之承也,亦各有不同,豈其始藝之不類歟?諒亦習者未得其真,故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況乎愈傳愈訛,且不僅差之毫釐也。余從學姬氏,以接姬氏之傳,得之甚詳,就其論而釋之,定為‘十法摘要’,非敢妄行於世,聊以訓子弟雲爾。”乾隆十五年(1750),戴龍邦作《六合拳序》亦云::獨我姬公名際可,字隆鳳,生於明末國初,為蒲東諸馮人氏,訪名師于終南山,得岳武穆王拳經,後授余師曹繼武先生於秋蒲。”可見,姬際可傳曹繼武心意六合拳確信無疑。至於傳王耀龍以及傳其義女姜慕蘭,由於這兩支尚發現傳人,故無從考焉。康熙二十五年(1686),姬際可在秋浦傳藝時手書自述,贈與曹繼武。姬際可晚年歸裏後,據《姬氏族譜》記載: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殲渠魁,村民以夫子事之。
姬際可去世後,葬于祖墳,立碑紀之,後人尊稱為“老夫子”,挂其娟畫敬于家廟。少林寺中亦挂其畫像。其形象為:長形瘦臉,須髯皆白,目光炯炯,家廟像旁有後人書寫的對聯,雲:
創業本艱難要留好樣與子孫
守成非容易不可負愧於祖宗
曹繼武生於康熙四年(1665),從姬氏習心意六合拳十有二年,技勇方成。康熙癸酉年(1693武科聯捷三元,欽命為陜西靖遠總鎮都督。後因宦途坎坷,致仕歸籍,于池州授業于山西祁縣人戴龍邦。乾隆十五年(1705),戴龍邦從師命返晉,途經洛陽時,于馬學禮書室作《心意六合拳序》雲:“獨我姬公,名際可,字隆鳳……後授余師曹繼武先生於秋浦。”姬氏傳曹、曹氏傳戴之師承關係當已無疑。河南馬學禮亦曹氏弟子。山西戴龍邦于池州拜曹繼武為師時,曹自稱為“南山鄭氏。”戴龍邦學得姬氏所創心意拳術,得五行、十行真傳,並得其師所釋《拳論•十法摘要》及《姬際可自述》等珍貴墨本。池州學藝期間,戴龍邦常于楊子江邊苦練真心意真功。見鼉長丈余,浮于水中,兇猛異常,心有所感,遂以兩手左右分撥前進,如鼉之浮水。之後,又見鮐于水中回遊,如護尾之狀,又以其形為拳,左右前進,如鮐之護尾,久練不厭。戴氏將此二形拳練至精妙之處,請教師傅。曹繼武心感其靈,讚許以此二形為拳,傳授門人。藝成後,戴龍邦奉師命回歸山西時,曹繼武始將真實姓名告之。由於師祖姬際可及師父曹繼武反清復明思想與坎坷生活的影響,加之雍正五年(1727)下令禁武,戴龍邦返歸故里後,即將心意拳禁錮,只傳子、侄及內親,不再外傳。嘉慶七年(1801),戴龍邦終前留遺囑給戴文雄(小字二閭),“心意拳不得外傳”。人中有“戴氏家拳”、“戴氏祖傳心意拳”之説。戴龍邦去世一百三十四年之後,即民國二十四年(1935),曾有過道光二十一年間(1841)牛皋之後牛希賢傳戴龍邦父子心意拳的傳説。這時戴龍邦去世已經整整40年,人死豈能學藝乎?況且嘉慶至道光間,戴二閭已赫赫有名的心意大師,以保鏢名聞遐邇,聲震武林。説什麼戴龍邦父子此時向牛希賢學習心意拳,並“以師禮事之”,實屬無稽之談。研究過戴龍邦乾隆十五年在馬學禮書室作的《心意六合拳序》的人都知道戴家心意拳的由來。然而,時過二百三十五年之後,又出現了“明朝正統年間,戴氏族成忠學得岳飛所傳心意拳之後,成為戴氏族的家拳”之説。此説與心意門人中習慣稱心意拳為“戴氏家拳”、“戴氏祖傳心意拳”之説是風馬牛毫不相及的。自乾隆十五年(1750)戴龍邦學得心意六合拳奉師命回歸故里起,即只傳子侄及內親,到戴二閭遵遺訓將拳禁錮,不外傳人,先後將近九十年,“家拳”、“祖傳”之説即由此出。而“戴成忠得心意拳”之説過去無所聞,也無見於文獻,心意古譜中也無任何文字述及此事。考《祁縣誌》及昭余戴氏藏秘籍《半可集》等重要文獻,只有“戴成忠於明之初始自雁門遷祁,鼻祖也”的記載。五世以前,未見科名。六世起,始見戴氏宦績。八世戴光啟,隆慶辛未進士,三邊有政聲。九世戴運昌,崇禎丁醜進士,官至戶部,因“殫力國計”,旋以“陳演牽連下獄”。十世戴廷拭,“以氣節、文章名世”。國變後“無志仕進”,至康熙已未,“應博學鴻詞科,聞望尤隆”。“晚官聞喜訓導,署曲沃縣教諭,年七十上歲(康熙辛未)卒于官”。以上文獻無片言只語述及戴成忠得心意拳之事,直至十世戴廷拭仍之。將戴氏家拳“追溯”到“明朝正統間”,至今尚未發現任何歷史根據。
道光十六年1836),直隸深州(今河北深縣)人李老農聞戴二閭大名,遂變賣部分家産,別母離妻,千里迢迢到山西祁縣小韓村學習戴家心意拳術。然而,多次登門求教,均遭拒絕。李老農心誠意堅,深知戴家心意拳的厲害和二閭師的威名,便送菜,風雨無阻,未曾取得分文。戴二閭感其心誠,遵母命于道光十九年(1839)正式收其為徒,傳授心意拳術。光緒二十一年(1895)李廣亨作的《心意精義》墨本記載了這一史事。民國十四年(1925),李老農的第二、三代傳人集資樹立的《車君毅齋紀念碑記》中述及這一史事時,雲:“戴氏小字二閭,則祁人也。戴氏祖傳心意拳……外傳李老農”這些都是最早記載戴二閭傳李老農的歷史文獻。民國二十四年(1935),戴二閭第二代傳人祁縣高降衡作的《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及《戴良棟拳譜抄本》(墨本)中也都有戴二閭傳李老農的記載。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又出現了“郭維漢傳李老農”新説,並有郭維漢只學得戴氏“十大形”,未學得“五行拳”等論。此説首見於1985年《搏擊》一期載黃新銘“戴龍邦與戴氏心意拳”的文章。時過兩年,黃氏即在《少林武術》一期撰文“形意拳首傳人李洛能”,糾正了郭維漢傳李洛能的錯誤傳説,並得出了“祁縣口碑材料與車氏碑文基本相合,李洛能(老農)為戴文勳(雄)的弟子”的結論。
現存足以證實李老農為戴文雄弟子的歷史文獻有《心意精義》(墨本)、《車君毅齋紀念原碑記》、《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戴良棟拳譜抄本》(墨本)等等。
戴文雄收李老農為徒,開創了戴氏心意拳外傳的歷史。李老農繼承發展了戴氏心意拳術,並有重大的改革和創新。他和他的許多著名弟子如車毅齋、賀運亨、李廣亨、宋世榮、劉奇蘭、郭雲深、李太和、劉元亨、張樹德、劉曉蘭、李佔元等等,都為中國形意拳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責編:侯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