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場場長郭紅先生
剛剛過去的2008年,是喜憂參半的一年,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更是為08年蒙上了一層悲情色彩,原本剛剛品嘗到奧運商機甜頭的中國企業又陷入到了金融風險之中。新年伊始,面對危機,中國將如何應對?如何在危機中前行?CCTV-5、北京大學聯合主辦的以“體育産業——危機中的信心經濟”為主題的中國體育産業高峰論壇,著重探討2009年,中國經濟領域的信心源自何方?
論壇于2009年1月11日上午9點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多功能廳盛大舉行。本次論壇集國內外政界要員、産經首腦、體育界、傳媒界風雲人物于一堂,共同針對當前經濟狀況,獨家解讀體育産業應該如何承擔發展重任,重拾信心等問題,繼2008年的以“乘奧運之風,啟動中國體育産業”為主題的論壇成功舉辦之後,中視體育與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産業研究中心再度聯手,打造新一年度體育産業領域的新焦點。
重拾信心、危機中前行成為主要焦點
針對中國應對危機,重拾信心的重要意義,論壇用了很大比例著重探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善同在論壇開場致辭中就點明了信心在金融風暴和經濟危機中的重要性。同時強調,在市場信心不足的局面下,以體育産業、文化産業為龍頭的第三産業,如何快速在經濟格局面臨調整的大方向下找到發展的定位和突破口,以此為契機,穩固市場信心。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經在2008年9月的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信心比貨幣、黃金還要貴重”。他説:應對危機,最重要的是人們的信心,特別是經濟學家、企業家以及企業領軍人物的信心。溫總理同時強調,信心來自對形勢的正確判斷,來自改革開放30年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和良好的體制環境,來自金融系統的穩健和貨幣流動性的充裕,來自中國有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人力資源,來自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果斷出臺的正確措施。他説,應對金融危機,要實施一攬子計劃,把擴大內需、振興産業和科技支撐結合起來。
而中國的體育産業,最有潛力成為擴大內需的排頭兵。改革開放30年後的2009年,可以説,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過去工業化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的發展,對中國的經濟增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進入新時期以後,特別是在金融風暴帶來的産業格局調整的外因基礎上,更應關注服務業的發展,服務業勢必在新格局下取代製造業成為新的和重要的增長點。而這其中,體育産業對服務業的帶動首當其衝。
最近國家剛剛出臺的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也為推動體育産業的發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歷史性機遇。在一定程度上,體育産業的發展同國家擴大內需的目標是一致的。擴大內需的關鍵點是開發新的消費熱點。體育産業在中國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經過奧運會的洗禮,大批資本注入中國 ,國民的體育健身情緒持續高漲,這些都為體育産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體育産業也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新的增長點。在世界經濟環境惡化,國民經濟放緩的情況下,體育産業的發展無疑為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縱觀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産品貿易,一直存在很大的順差,從服務貿易這一層面來看,卻是經常性的逆差,特別是在文化服務方面,進口多,出口少,而大力發展體育産業,特別是發展和輸出符合中國經濟、文化發展氛圍,並帶有強烈本土特性的體育産業,會給文化産業貿易逆差的縮小起到非常大的貢獻。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提升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增大,這就為體育産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很好的時機,首先從廣義上來看,我們的消費結構從“吃、穿”這些物質消費,向非物質消費過渡,過去我們的“吃穿消費”比重能佔到60%以上,但目前的情況是,恩格爾系數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從90年到現在差不多下降了15個百分點,這也就表明服務業的發展,和一些非物質文化的發展在大家消費需求中佔的比重越來越高。所以我們體育産業的發展,正是迎合了這樣一個大的趨勢。
因此,即便中國的宏觀經濟格局面臨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但以體育的賽事和健身娛樂作為一個龍頭,把體育用品業、仲介服務業、傳媒業和其他一些産業帶動起來的戰略思維,符合當前的形式也符合中國發展戰略的中長期規劃,是重拾市場信心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