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斯諾克中國公開賽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比賽中,中國小將的表現相當出色,7名選手進入外卡賽,其中5名選手進入正賽,特別是田鵬飛和肖國棟,都闖入了第二輪,再加上已成名的丁俊暉和梁文博,中國斯諾克的水平,正趨大幅度提高之勢。從丁俊暉的一枝獨秀,到現在初步形成一個有較高水平的團隊,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推動著它?“舉國體制是所有項目提高水平的法寶,我們正在探索,走一條舉國體制和市場相結合的檯球發展之路。”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管理中心檯球部部長王濤説。
丁俊暉模式曾被視為培養職業體育人才的方向
2005年4月6日,隨著最後一顆黑球落袋,丁俊暉以9:5擊敗了“檯球皇帝”亨德利,成為首屆斯諾克中國公開賽的冠軍,當時年僅17歲的丁俊暉一夜成名。隨之而來的,除了鮮花、掌聲和金錢,還有關於小丁成長模式的研討。
“丁俊暉模式”,是完全脫離了“業餘體校→體校→省體工隊→國家隊”的傳統體育人才成長模式。家長重金栽培、海外深造、自力更生,丁俊暉的成才之路留下了深深的個人烙印。
丁俊暉小學輟學,隨家南遷後終日與球桿球臺為伍,各種費用和未來的風險完全由自己承擔。對於這種模式,有人説是賭博,不可複製。有人則説成是未來體育人才的培養方向。
“沒有哪種模式是肯定能成功的,即便受過傳統教育,同樣有很多人碌碌無為。丁俊暉模式在國外就不算新鮮,因為國外很少有專業的體校,絕大多數體育明星都是從小在家庭的熏陶下成長。試問科比布萊恩特或15歲就得過冠軍的亨得利,他們的模式是什麼樣的?丁俊暉只是向國際化邁進了一步而已。看看體育在歐美的發展道路,我們甚至可以預測丁俊暉模式會成為以後的主流模式。中國有龐大的檯球人口,完全可以走出更多的丁俊暉。”一番爭論過後,贊同的聲音似乎成為主流。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對於檯球這樣的非奧運項目而言,國家幾乎不提供體校→專業隊→職業隊的成長道路。打檯球的人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走與丁俊暉同樣的路。實際上,現在中國檯球所有的知名選手,都是自己練出來的。
“我12歲就自己從重慶來廣州學習斯諾克了,因為我家並不富裕,所以我從那時起都是自己照顧自己,沒有父母相伴。16歲時我又來到北京做球手,靠掙工資來養活自己。”肖國棟説。
與丁俊暉相同的是,肖國棟也是從小放棄學業,但與丁俊暉不同的是,肖國棟的家人並不同意他打斯諾克。在本屆中國公開賽上,肖國棟一舉擊敗丁俊暉,雖然其中也有偶然因素,但丁俊暉的成功和肖國棟的成名,大有殊途同歸之意——民間的培養模式同樣能造就檯球人才。
非奧項目搞舉國體制有利於球員的訓練管理
在檯球人才陸續從民間冒出來的同時,2007年,斯諾克國家隊也開始醞釀組建。2008年7月,斯諾克國家隊正式成立,這標誌著非奧項目也開始向舉國體制看齊。
“舉國體制是所有競技體育項目提高水平的法寶。”國家體育總局小球管理中心檯球部部長王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但我們畢竟是非奧項目,不可能像奧運項目的國家隊那樣,能夠長期集訓並有足夠的訓練經費,準確地説,我們是在走一條舉國體制和市場相結合的檯球發展之路。”
在王濤看來,民間培養檯球人才的模式,確實有其可取之處,否則,現在也不會出現那麼多年輕的、有潛力的檯球選手。但是,民間培養模式也有其不足之處。
“每個有潛力的年輕選手,他們的家庭狀況是不一樣的,並不是每個孩子的家長,都像丁俊暉的父親那樣,有足夠的決心和魄力去培養孩子。如果有潛力的孩子家境很困難怎麼辦?顯然,舉國體制的優勢,不至於讓這些人才流失。”她還舉例説,像金龍、李行,他們的父母都是下崗工人,如果沒有舉國體制,他們很難負擔昂貴的訓練費用。
從球員的角度來説,他們也很願意成為國家隊的一員,“在國家隊訓練當然好了,訓練津貼什麼的倒在其次,關鍵是大家可以一塊練球,這樣球技提高得更快。”肖國棟説。國家隊主教練李金也表示,這次斯諾克中國公開賽,中國選手能有如此表現,和近兩年國家隊的集訓有很大關係。
“在國家隊一起練,和他們自己練絕對是不一樣的,因為個體的訓練是難以掌控的。”李金説,“説實話,有些運動員比較散漫,你不看著他,他就偷懶,要自己練,肯定不會有什麼進步。但在國家隊,每天按時起床,按時訓練,按時休息,相互之間又可以進行切磋和比賽,進步能不快嗎?!”
當然,成立檯球國家隊,借助舉國體制的優勢,好處還有很多。據記者了解,國家斯諾克隊目前已經配備了兩名體科所的科研教練,專門負責球員的心理輔導,這種輔導不是賽前突擊性質的,而是長期的。可以想像,如果不借助舉國體制的優勢,光憑運動員自身的能力,恐怕是難以達到的。
再比如,成立了國家隊,球員們可以體會到為國爭光的感覺,增強他們場上的頑強作風和拼搏精神,也便於做思想工作。就拿此次丁俊暉失利來説,正是中心領導的安撫,丁俊暉才逐漸平復了自己的情緒,開開心心地過了一個生日。
“確實,靠民間力量出了一個丁俊暉,但問題在於,丁俊暉目前也不是頂尖的,他也處於‘半山腰’的狀態。我們認為,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從專業角度,從更高的境界去培養丁俊暉。國家組織大家一起幹,總比個人單幹要有效得多。舉國體制的優勢在於集中更多的優勢資源,如果早幾年抓,相信現在可能就不止出一個丁俊暉了。舉國體制和民間培養,在我們看來是不矛盾的。”王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