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李曉亮:反乙肝歧視的社會阻力到底有多大

 

CCTV.com  2009年08月03日 09: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四川新聞網  

  昨天一條消息曾讓不少人激動不已: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病毒性肝炎室主任崔富強向媒體透露,衛生部將出臺政策———常規體檢表(含入學、入托、就業、健康證申領等)的待選“菜單”中,將統統取消乙肝“兩對半”這個項目。該消息被廣泛轉載後,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卻出面表示,這僅是專家觀點,不代表官方意見。(相關新聞見今日本報03版)

  不知起于何時,“乙肝”成了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字眼,因為它總和“歧視”搭配出現。不幸沾染上這兩個字,入學、就業之門可能就基本關閉了。於是,跨越歧視之門,成了乙肝患者和乙肝帶菌者最強烈的訴求。在此語境下,自然不難理解為何一條簡短的“刪除體檢表上乙肝‘兩對半’檢測”的消息,卻能激起如此猛烈的“新聞風暴”了。

  在衛生部回應之前,“從制度層面刪除歧視性的體檢項目”,被公眾看作是政府消除乙肝歧視的努力,這讓人們頗感欣慰。隨後衛生部及時厘清了當前政府意向和專家觀點之間的差別,也可視為政府負責的表現。當然,即便衛生部沒有迅即作出回應,在政策尚未完全成型之前,除了極度樂觀者,相信理性的公眾也會對此存疑:普遍存在的乙肝歧視,能隨著一個檢測項目的刪除而徹底消逝嗎?

  如何讓每一個乙肝帶菌者的權利得到最大尊重,享受和正常人均等機會,考驗著制度智慧和現實執行力。畢竟,乙肝歧視有著其賴以生存的社會土壤。中國乙肝感染人數有1億多,而與此龐大基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部分人對“乙肝病毒”的恐懼,多少帶有信息不對稱下的非理性因素。其實雖説我國有大量乙肝病毒攜帶者,但並非每個帶菌者都具有傳染性。對乙肝傳染性的認知偏差,是民間乙肝歧視的根源。而要補足民眾病理學知識,就需要政府加大這方面的科學宣講力度,消弭因無知帶來的社會恐慌情緒。否則,若任由不良情緒氾濫,其危害可能不亞於病毒本身,或許還會衝抵掉公共政策的正面效應。

  當然,普及病理學知識的醫學“掃盲”行為,只是消除乙肝歧視的配套措施之一。即便按專家觀點,“要求各體檢中心全部取消乙肝檢測項目”,但這對用人單位仍然不具實質性約束力。我們知道為了逐利,各體檢中心自然願意配合各個單位“特事特辦”,陽奉陰違式隱蔽違法就難以杜絕。而且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用人單位還可以牛氣十足地説“並非歧視他們,應聘者眾多,公司不愁招不到人”。再者,此前有相關法規規定強查乙肝,企業要被罰1000元。只是,面對如此低的違法成本,乙肝歧視如何不肆無忌憚?

  可見,現階段反“乙肝歧視”的社會阻力非常大,它牽涉到方方面面複雜的利益博弈。所以,我們制定的各種消除乙肝歧視的政策要真正顯威,就必須輔以相關的配套法規,政府部門也應聯動跟進:比如制定專門保障乙肝患者權益的法規,提高用人單位的違法成本,加大法律的震懾效力,讓歧視者付出令其心痛的違法代價;同時加大對乙肝患者的司法救濟和行政救濟,降低“乙肝歧視”案件的訴訟成本;在社會整體乙肝防治方面政府也要有更大的責任擔當,這一公共性社會問題的解決必須體現出公益性。比如讓人們免費接種乙肝疫苗,對乙肝高發區制定強制性免費接種計劃,並逐步形成穩定的制度性乙肝防治規劃。

  説到底,反歧視就是要在人格上實現平等,讓公民權利得到根本的尊重和確認。此次衛生部的及時回應或可理解為他們對反“乙肝歧視”社會阻力的深刻認知,但我們仍期待多方聯動的反乙肝歧視行動,能讓社會歧視終有一天隨專家建議的乙肝檢測一起刪除,將所有不堪的過去永久封存于歷史的記憶。

責編:張托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