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由當地人大代表“全票通過”而當選的年輕市長,卻引發了輿論一浪超過一浪的質疑浪潮。
“全票當選”本身就很意味深長。面對着日漸分化的階層以及階層利益,怎麼可能沒有任何反對的聲音?
宜城當局也聲稱29歲市長“責任心強,作風民主,經常深入群眾,深入實際,受到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然而,不幸得很,這位“德才兼備”的29歲市長很快被曝光就讀碩士研究生時涉嫌抄襲論文。怎麼可以想象,一個需要通過抄襲來完成任務的碩士生,可以在工作中體現他的“德才兼備”?一個連專業論文都不能獨立完成的碩士研究生,又如何在工作崗位上體現自己的專業優勢和才能?
對於一個“責任心強”的官員來説,在涉及對自己道德誠信的質問時,選擇回避,這又如何能讓人相信,他是一個有所擔當的官員呢?
而至於“作風民主、經常深入群眾”等等,可惜,現在展現在公眾面前的,卻是一個在下鄉時由隨從打傘的官員形象——這又如何能服眾?
也許,下鄉時讓隨從人員打傘,在當下的官場中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根本算不上什麼。那麼,是公眾太挑剔了嗎?
我並不是懷疑當地官僚體系內部對周市長的評價的真誠,或者懷疑顯然,輿論對周市長的種種質疑,彰顯了官僚體系規則與現實之間的距離。這些規則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發展並不斷擴張,處於其中的人早就習以為常,只是一旦偶然被輿論聚焦,便如同皇帝新裝一樣脆弱——一經審查就原形畢露。
責編:張托雅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