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30日 23:35 | 來源: 少兒臺
“雙星杯”2010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半決賽已經結束。武漢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殺入決賽,將在10月2日在青島電視臺進行決戰。和歷屆辯論賽一樣,本屆辯論賽的最佳辯手也成為引人關注的焦點。而本屆辯論賽武漢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可能各奉獻一名辯論明星。
陳銘:我生活中和人吵架都吵不贏
陳銘就讀于武漢大學傳播學專業研究生二年級。他介紹自己時説:“我在生活中比較感性的,辯場上比較理性,生活中和辯場上完全是兩個人。生活中別人都不相信我是辯手,和別人吵架都吵不贏。我是個挺隨和的人。”但是在辯場上陳銘是全隊的靈魂,也是場上的焦點人物。
武漢大學是個很有辯論傳統的學校,從班級到院係到學校,有一套複雜的選拔機制。訓練和陪練也有一整套方法。武漢大學的校辯論隊大二、大三的同學居多,已經念研二的陳銘,實際上是同學們的執行教練。作為武漢大學辯論隊的領軍人物,陳銘一直很重視和隊友之間建立默契。陳銘説,在自由辯論環節應當是按三、二、一的順序發言,但是有時候,自己會想到一個很好的説法可以攻擊對方,於是就想替隊友説,於是提前站起來,但是一個默契的辯論隊就不會這樣。陳銘説真正的辯論隊是充分信任隊友的。為了建立這種信任,集訓期間,他們白天訓練,晚上一起去唱歌,一起看電影,倆個月生活在一起,形影不離,最後想法都很接近,在賽場上,我想到一件事,我的隊友站起來就説了,不會有一點不放心。
陳銘是學傳播的,他辯論時滔滔不絕,語言豐富犀利,很有電視評論員的風采。暑假期間陳銘在湖北電視臺實習,做上了新聞主播,主持用他自己名字命名的一檔新聞節目《陳銘説新聞》。得到這個位置也和陳銘在辯論場上的表現有關。有一次打辯論賽的時候,湖北電視臺的一個總監在下面做評委,覺得他可以做新聞評論類的節目,於是就邀請他到武漢電視臺實習。陳銘每天要把實事整理出來,加上自己的評論,夾敘夾議講給大家,這個功夫也是辯論中練就的,同時對他繼續參加辯論賽也會有很大的啟發。不過陳銘自己的理想卻更希望當一名老師。
在辯論賽有些走下坡路的今天,陳銘仍然堅守辯論,而且他看到的是,他身邊參加辯論的人都是各係科的精英分子。所以他並不擔心辯論賽的未來。談到辯風,陳銘認為,目前辯論風氣改觀不大。他們在辯論中,儘量避免一些水詞,但是辯論賽上有輸贏,所以有些水詞是被逼出來的。如果沒有這些水詞,觀眾可能根本聽不懂你在説什麼,有時候你聽到兩個學術大師講道理,大家會覺得不愛聽。但同時,他認為辯風是有可能突破的。他們經常看法庭辯論的資料,美國的法庭辯論非常精彩,對不同的證人提問,歸謬,有很多可以借鑒的。
陳銘認為,辯風的改變需要時間,辯風的轉變有滯後性,不僅參加辯論的同學,但是帶隊老師的改變都需要時間。各隊帶隊教練的年紀都四十歲上下,他在冒進和保險之間肯定選後者。
談到這次比賽,陳銘説:“這次比賽設置的證人質證環節和超級辯論環節很好。開始聽到舉證質證,我們的反應就是擔心,我們沒有經歷過。我們就是請了武大的前隊長,由他代表一位消費者,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把他勸回來,還可以,不算太成功。這次南開大學的證人為他們的取勝起了巨大作用。在後面的比賽中,我們看到辯題甚至想,如果這道題我們請個證人,我們會請個什麼什麼樣的。”
至於超級辯論,陳銘更加支持:“超級辯論非常成功,超級辯論精彩的程度壓過了自由辯論。尤其是不計時和可打斷,有時候辯手是被激發出來的,可以逼著你的功力往上提幾層。”
肖磊:我們把自由辯打得很複雜
中國政法大學有非常深厚的辯論傳統,司法口才當中有個基本的要求就是法庭辯論。已經不是業餘活動,而是課程設置。有句話説,在中國政法大學,隨便在路上抓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辯手。
和陳銘一樣,肖磊生活中也不愛説話,更不愛和人辯論,他説:“在生活中如果要把一個人在短時間擊垮他,你就聽不清他的觀點了。”而現在,在賽場上,肖磊也是慢熱型的,並不快速的像別人發起進攻,他認為研究生思維速度已經跟不上那些本科生,而且懂得的多了以後,不能説話不負責任的話,不能為了攻擊對方隨便説一句話。
肖磊對現在流行的辯風似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他有自己對辯論的認識,不太關心其他人用什麼方法辯論。“外人總是認為法大的辯論和別人很不一樣,是不像辯論的辯論。我們把自由辯打得很複雜,總是試圖從問題的本質逐步把問題分析清楚。有時候遇到對方用技戰術的東西來攻擊我們,我們也反思過,我們準備是十分的東西在場上只説了兩分其它的都被對手壓制了,是不是我們也要搞點技戰術?但是反思以後,我們仍然要求自己兼顧,即使輸也保持法大的傳統。當然最希望能保證成績,又不希望丟掉自己多年堅持的風格。”
中國政法大學的訓練方法和武漢大學很不一樣,中國政法大學辯論隊的同學們一直很抵觸陪練,不打模擬辯論。肖磊覺得陪練會消磨掉他們對題目的新鮮感。而在場上,他們也沒有很強的技術套路來控制誰發言,肖磊説:“結辯有最大的火力,不用接對方的問題,不用幹臟活累活,我是結辯,但我有時候會比較急,自己站起來接,他們也會讓我。”
肖磊希望他們的辯論中加進更大的信息量。而且認為事實可辯,要為事實而辯。肖磊甚至希望:“大家看到我的結辯不需要你們在場上認同我,而是當它形成文字以後,你看到的一個漂亮的判決書,是禁得起咀嚼的。”
肖磊説:“每一次辯論賽,主席都會提醒大家,辯題不代表辯手的個人觀點,而我想説,當我們對辯題挖掘咀嚼後,我們是信它的。”
從兩位辯手的訪問中,我們不難看出,武漢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的辯論風格是不一樣的,究竟誰將取得勝利,代表中國出征新加坡?兩位辯論高手又是誰能贏得最終的最佳辯手?還要等待10月2號的比賽為我們揭曉答案。
責編: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