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6日 08:44 | 來源: 少兒臺
袁隆平,一夜之間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天上的行星以他命名,地上的水稻認他為”父”(雜交水稻之父),平民百姓在對某些歌星、影星進行理性的過濾之後,開始實實在在地關注起這位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實惠的”福”星,新聞媒體更是如影相隨,競相報道。面對記者的提問和追逐的鏡頭以及人們仰視的目光,袁隆平恬淡自如,直言快語的爽朗個性,亦莊亦諧的談話風格,展示了他殷實的人生積澱和卓越的口才技巧。
話名利,雲卷雲舒見性情
説袁隆平直言快語,是因為他爽朗、健談,語言流暢,而且對名利有著獨特的理解。有記者問:”您在世界上獲過頂尖級大獎,到哪個國家都是元首級的人物來接見,但是你在國內的知名度可能沒有什麼歌星、影星、體育明星他們高,您自己怎麼看這個問題?:袁隆平説:”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出名這個事對一些人來講是好事,他可以名利雙收嘛,但我這個人就生怕出名,因為出名之後,我這個自由度越來越小,從事水稻研究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我們常見一些人削尖了腦袋花上錢,就是為了混個名人,成了名人就可以有更多的錢,錢多了就能揚更大的名,這似乎成了一個怪圈兒。而對於袁隆平來説,他不想在人們心中編織一個神話,而是盡力為人們的糧袋裏增加一些實惠。簡短的話語表現了一位科學家恬淡平靜的人生態度。
有位記者問:”您這一生希望有多少資産?”對此類問題,他似乎不屑一顧,但為了不令記者掃興,他還是笑著説:”一個小棚子,下面一口小豬,足矣。”在場的人不明就裏,一時愕然,然後,他用手比畫著説:”這是個’家’嘛。這個棚子就是上面的寶蓋頭,下面這個’豕’字,古代講不就是豬嗎?”在人們一片恍悟的神情注視下,他接著説道:”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這是對的。家再大,你也只能睡一張床,資産再多,你每天也只能吃三餐飯,對不對?所以,我對錢這個東西看得很淡,夠用就行。”正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據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當”隆平高科”股票上市後,他一舉成為”億富翁”,對於這”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他居然那麼泰然、怡然而又自然。
袁隆平,雖是一副地地道道的農民形象,但他愛好廣泛,熱愛生活,可謂性情中人。他認為,熱愛生活與注重事業並不矛盾,勞逸結合才是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為此,儘管他的科研工作千頭萬緒,但他每天都要抽空陪妻子散步、聊天,或到游泳池去舒展一下筋骨,另外,他還拉得一手小提琴,有記者對他説起此事時,他説:”我從小就喜歡拉小提琴,因為我聽説愛因斯坦也喜歡拉小提琴,他拉得很認真,但技術不行,我拉得更認真,當然,我的技術恐怕比愛因斯坦還要差一些,我是亂彈琴。”説完便爽朗地笑了。
一般而言,越是自卑的人,越善於用虛榮的外衣庇護自己,甚至不惜透支自己的能力和信譽。而袁隆平一番自嘲,不僅證明了他內心的充實與自信,更表現了他笑面人生的豁達性情。
在工作中,袁隆平對助手們嚴格要求,一絲不茍,但在生活中,他卻像個”老頑童”。業餘時間,他還喜歡同年輕人一起打麻將,而且玩起來就進入忘我的境界。記者提及此事,袁隆平十分爽直地説:”我的脾氣活像個小孩,我喜歡和年輕人一起玩,打打麻將、鑽桌子都行,我輸了他們摁著我鑽桌子,我覺得更好玩,他們輸了,我都要打得他們鑽桌子才行。”直言剖白,話如其人,既敞開了他博大的心胸,也為我們勾勒了一幅生活畫面,他的言語中所流露的豐富內涵,也正如他自己所説過的一句話:我一生追求的就是精神上的滿足。”
論事業,亦莊亦諧見赤誠
説袁隆平直言快語,還因為他談吐自如,莊諧並舉,雖言詞犀利卻妙語如珠,善於運用輕鬆調侃的語境來表達入木三分的觀點。
一次,袁隆平在中央電視臺一個專題節目做嘉賓,一位現場觀眾向他發問:”您在國外留學時,我們國家還很窮,在選擇去留志願時,您為什麼想到回國了呢?”袁隆平幾乎不加思索地回答説:”我是中國人,學成回國,還需要理由嗎?哪一個出國的遊子不思鄉?哪一個走失的孩子不想娘?再説啦,我出國留學的志向,就是要改變國家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這不需要理由。”是的,祖國的召喚和事業的誘惑,是一個熱血男兒義無反顧的惟一理由。這番話,不僅令在場人觀眾欽敬有加,我想,所有看到這一幕的華夏子孫都會為之動容。
袁隆平獲是”國家科學技術獎”以後,曾有人問他説:”袁教授,您現在是不是覺得很快樂?”他反問道:”你是不是覺得我曾經不快樂過?人活一口氣嘛,這口氣,不是生氣,而是神氣。到什麼時候。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承受什麼樣的壓力,這個精神不能垮。”接著,他講述了一件往事,那是在”文革”期間,因為他堅持搞雜交水稻研究,工作組長的人員找他談話,説他這是走”白專”道路,袁隆平幽默地説:”我不走白專道路,我走的是”白米”道路。”受到奚落的工作組長拍案而起,説他這是干擾”抓革命”,袁隆平卻繼續調侃道:”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那我就不研究水稻了。”話端理正,無懈可擊,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袁隆平依然是坦坦蕩蕩的神態,依然是輕輕鬆鬆的語言,因為他站在了真理的制高點上,從而壓制了一切荒廖的邏輯。
在事業上,袁隆平無疑是一個成功者,但這些成功不源於他對問題的真知灼見。他認為,作為一個平常人,如果人云亦云,缺乏主見,也許只能誤掉一個人的前程;作為一名科學家,如果沒有獨到的見解,就會使一個領域陷於停滯不前的狀態。他對記者回憶説,70年代初,當他帶著助手們潛心鑽研水稻授粉的優劣時,卻遭到了部分專家學者的極力反對,專家們稱,從理論上講,水稻自花授粉是沒有任何勢的,在這條道上走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條,一時間,連他的助手們都有些動搖。但袁隆平信心十足,他對助手們説:”這好比一個人聽收音機,他收不到信息,就愣説人家電臺沒播音,這個沒有道理。科學這個東西是不講情面的,它不會因為誰是專家就青睞誰,成功的階梯永遠搭建在勇於探索者的腳下。”通俗生動,入木三分,一席話,燃起了同事們希望的火焰。
展前景,快人快語見豪情
説袁隆平直言快語,還因為他言語中充滿了激情,對未來滿懷著美好的憧憬。他務實、勤奮,勇於冒險,善於開拓,幾十年來,他一直奔波在田間地頭,如今,70多歲的人了,每天還要騎摩托車下稻田,不知底細的人,見了他認為他是一位農民,而他説:”這樣好,我越像農民,就越能聯絡實際。”
由於聯絡實際,幾十年來,在各種艱苦的科研條件下,他發現了水稻自花授粉的雜交優勢;由於聯絡實際,他在傳統的經典理論中突出了重圍,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財之”稻”。談到這些體會時,他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西方一位心理學家,對一個死囚犯進行心理測試,方法是在死囚面前設置兩個門,一個門上寫著”死”字,另一個門則是黑洞洞的什麼也看不見,心理學家讓死囚任意選擇一個門走出去,只見死囚朝黑洞洞的門盯了片刻,終於走向了”死”門,其實,那個黑洞洞的門背後是自由。然而,由於死囚對未知領域的恐懼,所以他寧願選擇死。接著他説道:”這個故事意在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從事科研,一定要敢於向未知領域進軍,敢於冒險。”所以,當記者問他在科研方面有什麼經驗時,他説:”我的經驗就是知識、汗水、冒險、機遇。”凡事皆一理,不僅科研領域如此,其他領域也概莫能外。憑著這股勇於冒險的精神,他成功了,而且他成功的意義不僅在於研究雜水稻本身,重要的是他又一次撐起了一面創新的旗幟。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説不盡的奮鬥艱辛,道不完的成功喜悅。面對眼前的成績和榮譽,袁隆平想得更多更遠:”我不能把原來的成績當做溫床,而要當做階梯,攀登,攀登,繼續攀登。”有記者問:”您作為我國一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大家很關心您下一步的打算。”袁隆平不無自豪地説:”我這一輩子還有兩個願望,一個是把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類;第二個願望,是把超級雜交水稻搞成功。不僅要解決我們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糧食安全問題,通過我們的努力,還要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
又是一番直言快語,令人內心生發出敬佩感的同時,更感受到一種希望和鼓舞。我們祝福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乘著新世紀的東風,再次叩響成功的大門!
責編: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