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內蒙古天保十年再看林區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4日 19: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瞭望塔 大楊樹局楊建群攝
近日,記者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防火辦得到的一組數據振奮人心,這組數據清晰地展示了2010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春季森林防火取得的優異成績:春防期間,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共發生森林火災28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災15起,較大森林火災13起,過火面積200.4公頃,受害森林面積146.7公頃,森林受害率為0.018‰。所發生的森林火災均當日撲滅,當日滅火率達100%。與去年同期相比火災次數下降了6.7%,受害森林面積下降了94.4%,實現了春防不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的奮鬥目標。
取得這樣的春防成果,對於生態功能區總面積達10.67萬平方公里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來説得來不易。而這得益於林區各地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宣傳,嚴控火源,突出重點,靠前駐防,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上下形成了眾志成城抓防火、全力以赴保平安的良好態勢。
“無論從國家和林業工作大局來看,還是從我們林區改革發展穩定的需要上講,都要求我們全力以赴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守衛綠色家園,確保一方平安,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和神聖職責。”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防火辦主任張道斌一句話鏗鏘有力,道出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多年實踐證明,搞好森林防火工作,領導是關鍵、群眾是基礎、重點在基層。用老百姓的話説,防火就是防人,只有管住人,才能有效地管住火源。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把宣傳教育作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工序,在防火宣傳的廣度和深度上狠下功夫,制定了森林防火宣傳工作方案。大興安嶺電視臺、林海日報社聯合開展了春防千里行——“直擊春防”、“春防進行時”大型宣傳報道活動。各路記者不辭辛苦,深入春防一線,以新聞工作者獨特的影響力推動森林防火走近公眾,增強了公眾的森林防火意識,喚起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關注森林防火,守護綠色家園,營造了良好的森林防火輿論宣傳氛圍。
“預防為主,積極消滅”是所有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防火宣傳標語,也是森林防火工作的基本工作方針。今年春防期間,記者前往內蒙古大興安嶺根河林業局角刀木林場生態功能區採訪的途中,經過一片平整的土地,可以看到遠處的山林。林業局同行的人員指著車外那片平地對記者説:“這裡原本是有住戶居住的,為了消除火險隱患,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林業局把居民集體搬遷到局址。”
據了解,為消除山上火源隱患,改善山場職工生活水平,根河林業局先後2次共組織除根、好兩地外山上所有林場的200余戶居民返遷局址。林業先後共投入資金50余萬元,搬遷過後的林場房舍全部被拆除,真正做到了搬得快、搬得凈,消除了林場潛在的火源隱患。
根河林業局局長高希明的一句話講得很有份量,他説:“防火工作重在‘防’字,在防火上多投入1塊錢,勝過打火時投入100塊錢。”
火場英雄 大楊樹林業局張金德攝
森林火災重在防範,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嚴格野外用火管理,重點部位、薄弱環節、高危人員,嚴防死守,嚴密監控。對違章野外用火的,依法嚴厲打擊,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隱患。增加管護力量,採取封溝封路措施,在公路沿線每1-2公里安排1名巡護人員,派森林部隊、專業森林消防隊靠前駐防。在高危天氣,及時發佈橙色、紅色高火險警報,高度戒備,進入臨戰狀態。今年針對清明節、“五一”節入山人員增多的實際,各地增加臨時檢查站點,加大巡護密度,共派出巡查小分隊237個,出動5606人,車輛455台次,消除隱患20處,堵卡截留183人、車輛24台,安全度過了這兩個關鍵時段。在五月份森林防火特別緊要期,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發佈特別緊要期命令,提出了各林業局黨政一把手及其副職一律不準外出的規定。各木材生産、撫育伐作業全部撤點下山,無生産作業的溝係全部實行封閉管理。遇有五級風以上的惡劣天氣,不進山、不生産、不用火等這些具體措施的實行,收到了良好的防控效果,減少了火險隱患。
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在“實”字上狠下功夫。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組織了10個防火督查組,由林管局領導任片長,深入基層督促檢查。層層建立防火責任網絡,真正把責任落實到林場、班組、野外作業點,落實到山頭、地頭、人頭,真正做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森林防火責任全覆蓋、無死角。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面對嚴峻的森林防火形勢,創新撲火理念,拓寬防撲火思路,適時提出了“投重兵、打小火、當日滅、立大功”的口號,將提高當日滅火率作為一項硬性指標,明確要求,第一時間發現火情,第一時間領導到位,第一時間隊伍到位,第一時間組織撲救。在增加專業森林消防隊編制的同時,積極協調森林部隊和航空護林站,準備了足夠的撲火力量。重新修訂了“撲救森林火災應急預備方案”,制定了《實現當日滅火的獎勵辦法》、《林區援外撲火暫行規定》,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各地始終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做好了撲火救災的各項準備。
科技進步作為點晴之筆,助推森林防火工作,使森林防火工作累結的碩果顯得更加厚重。2002年以來,國家、自治區、內蒙古大興安嶺森工集團已經累計投入2.7億元資金用於森林防火,應用高新技術提高森林防撲火能力,其中科技投入佔60%以上。
在今年的春季森林防火中,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除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外,還配備了通訊指揮車,增加了預警監測、調度指揮和辦公自動化的科技含量。分佈在各林業局生態功能區的森林自動氣象站,能實時提供風力、風向、溫度、濕度、降雨等氣象因子,並自動生成火險等級預報。雷電檢測系統可準確分析北部原始森林裏出現雷電的準確時間,掌握雷擊的準確地點。而滿歸航站的建成,為有效監測和撲救北部原始林區的火情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防火通訊系統有了很大的改觀,尤其是火場通訊手段不斷加強,衛星電話、短波、超短波發揮了應有的效能。值得一提的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引進了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統。這一系統可提供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二維、三維圖像顯示,從矢量化的電子沙盤上,可清晰地看出林區自然地理和林木資源情況,根據森林防火基礎數據,能直觀地顯示道路交通、山形地貌、水系河流、林相植被以及撲火資源等方面信息,並通過GPS跟蹤系統,掌握撲火隊伍的行進位置,自動計算出最佳行進路線。一旦發生火情,地理信息系統可直接勾畫出火場態勢,輔助決策系統演繹火場發展趨勢,為撲火決策者提供智力支持。
加強了撲火物資儲備。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森工集團)在牙克石設物資儲備庫,在7個林業局設置了物資儲備分庫,為所有林業局配發了一定數量的撲火物資。今年,內蒙古大興安嶺各林業局都新購置了10台以上北京“戰旗”小型撲火運兵車,加上原有的運兵車,總量達408台。同時,加強了飛機巡護力量,配備了M-26T大型直升機和“運五”飛機,共計10架,為撲火作戰提供了保障。
“齊步走!”“稍息!”“第一列,向後轉!”……前不久的一天,記得還沒走進內蒙古大興安嶺根河林區森林防火指揮部,就聽到一聲聲嘹亮的喊號聲傳入耳中。進入院落,一列列身著作訓服的專業快撲隊員正進行著隊列訓練,他們神情嚴謹認真,身姿英挺,在一聲聲的口令下做著規範的動作。
今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不斷加強防撲火隊伍建設,擴大了專業森林消防隊伍編制,各林業局專業森林消防隊均達200人以上,援外撲火隊伍達300人以上,各林場、管護站都建立了30-50人的基幹撲火隊伍,撲火總兵力達1.35萬人,以滿足撲火用兵的需要。同時他們還充分調動和發揮森林部隊在防撲火的主力軍作用,與武警森林部隊、航空護林站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形成警民地空密切配合,立體作戰的格局,形成了一個“全覆蓋、無死角”的森林防火網絡。
“別看這些快撲隊員都很年輕,這可都是我們局的防火尖兵,上了火場一個賽一個的勇猛。”看著正在訓練的專業隊伍,根河林業局護林防火管理處主任于文靖神情自豪地對記者説。正是這些撲火隊員,一次又一次地將火魔降伏在腳下,一次又一次地保衛著祖國北部邊陲這一道綠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