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改變 成就 >

理性看待轉基因 理性選擇轉基因産品

發佈時間:2013年07月17日 10:52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農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只要一提到轉基因,就會觸動國人敏感的神經。誰要替轉基因説幾句話,就會被渲染和炒作,甚至會招來謾罵和人身攻擊。在這樣的公眾認知環境和輿論環境下,我國轉基因技術開發應用面臨巨大阻力。

  稍微了解一點遺傳育種知識的人都知道,任何一個新物種的産生都是物種與物種之間發生基因轉移(學名“雜交”)重組或者物種發生基因變異的結果,而且這種現象在地球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自然界的基因轉移和重組是基因變異和物種進化的基礎。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千奇百怪的物種,才有了千變萬化的大自然,才有了人類豐富多彩和幸福美滿的生活。物種之間發生基因轉移可以分為自然轉移和人工轉移。所謂自然轉移就是自然選擇、自生自滅。在沒有進化論和遺傳育種學之前,地球上的物種就是保持這種自生自滅的自然選擇狀態。隨著人們認識能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發現物種的遺傳性狀表現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也就是説我們直接感受到的物種特徵實際上是遺傳基因的外在表現。同時發現物種之間的基因轉移可以通過人為干預,物種基因的變異也可以通過人工干涉。基於以上認知基礎,雜交育種、基因工程(簡稱“轉基因”)育種、誘變育種(包括物理誘變和化學誘變,太空育種、輻射育種均屬此類)技術應運而生。這是人類認識大自然的最偉大發現,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由此可見,無論是雜交育種還是轉基因工程育種,從本質上説都是通過人為促成物種之間的基因轉移和重新組合産生新的物種,都是轉基因育種。其主要區別在於,雜交育種是根據預先確定的育種目標,人為地選擇不同的品種組合在一起,在自然狀態下通過植物花粉或動物精液等傳遞途徑實現不同品種之間發生基因轉移和重新組合,再進行人工篩選出符合預期育種目標的新品種。例如:擬培育一個既高産又抗條銹病的小麥新品種,就必須把具有高産遺傳性狀的小麥品種與具有抗條銹病遺傳性狀的小麥品種進行雜交,再在其雜交後代中反復篩選以獲得高産抗條銹病新品種。但是這個過程相當漫長,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時間才能完成,這就是為什麼育种家一生只能培育出為數不多的新品種甚至連一個新品種都不能培育出來的原因所在。典型例子就是雜交水稻,幾乎傾注了袁隆平等育种家畢生心血。雜交育種的主要不足:一是育種週期長;二是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為不知道目標基因是否能夠順利實現轉移,也不知道轉移以後能否把目標基因的遺傳性狀表現出來,同時還面臨其他基因(搭車)同時發生轉移(也就是非目標基因伴隨目標基因一起轉移)重組的尷尬。因此,能否雜交産生出預期目標新品種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三是品種之間究竟發生了多少基因轉移,無法掌控,也不得而知。因為,有些品種究竟包含多少基因,目前仍有很多未解之謎。而且,僅靠雜交育種,已經不能適應全球食品消費快速增長的需求。

熱詞:

  • 7+農業
  • 轉基因
  • 轉基因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