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剛到村裏,不知道幹什麼,也不知道怎麼幹,成了局外人,村民也忽視我的存在,心裏著急啊!”“慢慢來,先踢好‘頭三腳’。不會就學,失敗了再重來,有為才能有位……”這是遼寧省盤山縣大學生村官沙龍上的一段對話。早在2003年,盤山縣就開始重視培養大學生村官工作,通過考察和考核從高校畢業生中公開選拔156名大學生到全縣各行政村任職,並相繼建立了留住用好大學生村官的選聘、培訓、幫扶和激勵保障機制。目前,全縣仍有90名大學生活躍在田間地頭。中組部關於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的通知下發後,全縣各級黨組織自覺加強對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領導和指導,進一步完善制度措施,精心培養、呵護大學生這顆良種在農村廣袤的土地上紮根、發芽、成長。
選種育苗:力求人才與崗位的最佳組合
他們嚴把大學生村官的入口關,優先考慮黨員大學生、涉農專業大學生、“村來村去”大學生和立志長期在農村工作的大學生。堅持從加強思想教育入手,每批“大學生村官”上崗前,都要召開思想動員會,組織學習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法規,介紹優秀大學生村官的先進經驗,開展“比理想,看誰紮根農村時間長;比學習,看誰對農村工作了解最全面;比能力,看誰入門上路快;比形象,看誰最受農民群眾歡迎;比業績,看誰對新農村建設貢獻大”的“五比五看”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大家充分認清到農村任職的重要意義,增強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對大學生的使用上,他們採取“量體裁衣”、“對號入座”等方法選派大學生到自己適宜的行政村和工作崗位上任職。根據大學生的所學知識和不同特長,進行分類安置:對管理型和文秘型大學生,安排他們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助理或村委會主任助理,讓他們獨立負責一方面工作,提高組織協調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對涉農專業和經濟管理專業的大學生,或者安排他們擔任村委會科技副主任,幫助他們選好經營項目,使其儘快成為全村致富&&人;或者安排他們擔任技術員,使他們在服務群眾的實踐中強化宗旨意識,提高專業水平。
施肥助長:對大學生村官多給政策多扶持
他們感到,剛剛進村工作的大學生,就像剛破土的幼苗。各級領導幹部的首要任務不是使用,而是培養。要為他們提供適於生長的環境和條件,為他們遮風擋雨,不能揠苗助長,更不能求全責備。為保護大學生的工作積極性,幫助大學生村官踢開“頭三腳”,他們一般不安排大學生到各方麵條件相對較差的村任職,由輕到重、循序漸進地增加大學生的工作量。建立縣鄉村三級幹部每人聯絡一名大學生村官的“3+1”幫帶責任體系,有計劃地把大學生安排到鄉鎮信訪辦、司法所、計生辦、多种經營辦等業務部門,讓大學生在不同崗位上逐步提高他們適應農村工作、善於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請“土專家”、“種養殖大戶”實地為大學生傳授經驗,選送部分大學生到瀋陽農業大學、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二次深造。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絕大部分大學生村官初步掌握了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的本領。派到沙嶺鎮任村科技副主任的高磊,大學修的是計算機專業。剛到村裏時頭腦中一片茫然,有勁使不上,在村民中也沒有多少威信,思想由此産生了波動。在鄉村幹部的開導和幫助下,他不僅很快熟悉了農村工作,還利用精通網絡知識的專長,積極為村民聯絡勞務輸出,在他的努力下,已有20多名村民分別去了瀋陽、大連、鞍山的建築工地、家政服務公司打工,平均每人年收入近兩萬元。他也堅定了長期在農村工作的信心。
田間管理:體現組織的關心和愛護
他們把管理和激勵作為促進大學生村官履職盡責、發揮作用的重要環節,進一步完善了學習教育、組織生活、述職述廉、民主評議、思想彙報以及工作考勤等項制度,與大學生村官逐一簽訂了聘用合同,明確了任期目標,建立了《大學生村官實績考核檔案》。為了解決大學生村官薪酬、福利、津貼等待遇偏低的問題,他們聘請大學生作為勞動、民政等相關部門的代理員、協管員、信息員,讓這些部門出資給大學生一定的勞動補助;鼓勵大學生發揮自身專長開辦服務經營性實體,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創業貸款。為解決大學生村官的“出口”問題,組織和人事部門每年按一定比例優先錄用合同期滿的大學生村官進入事業單位工作。此外,成立了“大學生村官俱樂部”,為他們提供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倡導縣直涉農部門開辦各種輔導培訓夜校,為大學生村官及時“充電”。縣鄉領導在節日走訪時,都要看望大學生村官,與他們談心聊家常,詢問在工作和生活上還有什麼不便,了解他們在思想上還有什麼誤區。經濟條件較好的村,先後為大學生村官解決了交通費或交通工具。
適時收穫:讓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挑大梁
自2003年以來,絕大多數到村任職的大學生克服了 “水土不服”、專業不對口、工作經驗不足、辦公條件較差等困難,自身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逐步得到村民的認可,已經成為農村政策宣傳員、農業技術推廣員、村政村務協管員、民事糾紛調解員。目前,已有6名大學生走上了村 “兩委”負責人或居委會主任等領導崗位,有15名合同期滿的大學生村官進入鄉鎮政府機關或其他事業單位工作,有70名大學生在農村加入了黨組織,有33名大學生獲得了涉農專業的第二個大學學歷,絕大多數人正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石新鎮的馬曉光大力推廣科學種田技術,使所在村玉米平均單産由原來的500公斤提高到750公斤。她還因地制宜,指導所在村大面積建起甜瓜大棚,每畝經濟效益高於種植常規作物的5倍,強力拉動了全鎮大棚甜瓜業的發展。胡家鄉紅岩村大學生李健,結合本村的自然環境優勢,提出了生態養殖發展理念。在他的倡導和引領下,紅岩村開發建設了‘千畝立體生態養殖基地’。”對此,縣鄉兩級黨委因勢利導,一方面,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優秀大學生村官,並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另一方面,大膽啟用有為之士,受表彰的大部分人已被鄉鎮黨委、政府列為農村鄉鎮、村重點人才培養對象,為盤山縣的新農村建設積攢了後勁。(遼寧省盤錦市委組織部 宋凱濤、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