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異的通訊和交通為人們帶來更為豐富的美食體驗,考究的鵝肝、誘人的披薩,鮮美的生魚片,熱氣騰騰的石鍋拌飯,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早已登上中國人的餐桌。
當美食帶著獨具特色的異國風情刺激人們味蕾的同時,也改變著現代人對世界的認識。食客們享受著不出國門便可窺世界一隅的樂趣,而有的人卻在其中發現推動命運轉盤的機遇。
他叫葉瑞慈,今年62歲的他是一個龐大餐飲集團的締造者。
8種不同風情的國外美食種類,全國近百家門店,從人均700多元的法國大餐到客單價三十多元的韓式快餐,創下每年5億多元的營業額。
有人説他命中註定要當一個餐飲巨鱷。
員工彭勇:對餐飲市場敏銳的觀察力,葉總把握的是非常非常準確的。
50歲之前的葉瑞慈還在一家國企上班,生活平淡無奇,可就在他50歲那年,卻一朝發跡,成就億萬財富。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還要從2000年的一天夜裏説起。
2000年3月的一天晚上,葉瑞慈裹著棉大衣站在花園路的一家店門前,一站就是5個小時。
葉瑞慈:當時天很冷,穿著一件黃綠色的那種軍大衣,捂得嚴嚴的,縮著脖,跺著腳。
在寒風中站著的這5個小時,讓葉瑞慈做了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決定。而這天晚上之前,葉瑞慈正處在他人生中的最低潮。
葉瑞慈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初中畢業被分配到一家模具廠當工人,1982年廠裏開辦第三産業,葉瑞慈就負責經營廠裏的中餐館。
從小夥子到年近五十歲,葉瑞慈以為自己會這樣生活、工作,直到退休。可2000年初的一次廠裏人員調整,讓葉瑞慈不得不離開自己一手經營起來的餐館。
葉瑞慈:那時候心情挺複雜的,就在個平臺上,抱著一大圈的人,大家都悶著頭就這樣。
前同事李興:大家肯定是抱著頭痛哭,然後大傢伙就都散了。
記者邱燕妮:你也哭了?
李興:其中包括吧。
員工董潔英:我最感動的是這群孩子抱著葉總説了這樣一句話,不管您以後做什麼,我們都跟著您。
突然遭受的變故,讓葉瑞慈一下沒有了生活的方向。3月的一天傍晚,本來心情鬱悶的他接到一個電話後突然來了精神,放下電話就趕去了北三環花園橋路。
葉瑞慈:當時反差太大了,一聽完這事,做事也痛快了,動作也靈敏了,著著車,給了油一走,開著那收音機,自己也隨著收音機唱歌。
葉瑞慈:就是這條路,我就來回走啊,當時就考察有多少車流量,有多少人呢流量,然後我在這租店,能不能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