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雞本來就抱性強,在放牧養殖中,雞的生長環境最接近於自然狀態,它們的自由度大,這樣抱窩性就更為突出,雞一抱窩,不産蛋了,從抱窩再到它恢復産蛋,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把雞的有限産蛋時間就縮短了。
有些人為了讓雞放棄抱窩,採取過一些土辦法,如把雞吊起來、用水嗆等來讓它們醒抱,但是這些原始的方法,通常只能管一次用,下一回就不管用了。另外這樣對雞的摧殘也大,把雞吊起來,如果吊得不適當,有可能把雞吊死;用水浸以後,如果時間沒有掌握好,會導致雞受涼,帶來消化道的疾病。所以,這些土辦法都是治標不治本。
如何能安全有效地減少雞的抱窩性,經過和專家的商量討論,這位養殖戶決定從源頭上下功夫。
由於母雞的抱窩性越強,産蛋就少,反過來就是抱窩性越小,産蛋性能就高。因此,只要採取措施,將那些抱窩性強、産蛋少的雞逐漸淘汰,而把那些抱窩性不強、産蛋率高的母雞留下來做種雞。久而久之,抱窩的現象就會越來越少。
如何來做這項工作呢?當母雞長到120日齡時,先從牧外拿到上籠養殖,每個籠裏裝一隻母雞。到150日齡的時候,開始觀察記錄它每一天的産蛋特點。因為150天后的三個月正好是母雞的産蛋高峰,這段時間連續三個月每個月都能産22枚蛋以上,對於黑雞來説就算得上是高産蛋量,達到這個標準的母雞全部保留,低於這個量的母雞就直接淘汰。一批批地選擇,種母雞每批都是優中選優,通過幾年的優勝劣汰,最後得到的母雞抱窩性能降低到了它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