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4日 20:12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CCTV-科技苑
主題綜述:
系列節目以養護水生生物為貫穿全篇的總主題。展現水域生態環境惡化、水生生物境況堪憂的現狀,並介紹政府和科研機構開展的水生生物養護行動,喚起全體國民對水域生態和水生生物的保護意識,從意識上的覺醒再到行動上的自覺,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性發展軌跡。
第二集《憂從水起》
內容概述:以滸苔、藍藻等藻類爆發、水域富營養化等典型事例,展現了水域污染的情況,並以梁子湖的種草養水和黃海桑溝灣貝藻移碳等為典型事例展現水域生態治理之路。
1、瘋狂的滸苔:以2008年奧運前夕的滸苔事件作為故事線索,用奧運會籌備的推進氣氛和滸苔的悄然推進做出對比效果。由滸苔爆發再點到赤潮、藍藻以及水域裏的死亡區概念,所有這些問題的呈現都和水體富營養化有直接關係,點出中國水域污染的現狀,以及對魚類和其它水生生物造成的影響。同時擴展到國際視野,國外專家關於全球水域污染現狀的描述。並繼續探尋應對水域污染的舉措。
2、挽救永寧河:瀘州永寧河治理污染典型事例。永寧河由於硫鐵礦開採氾濫以及密布造紙廠,曾重度污染,水中生物全部死亡。為治理永寧河,政府痛下決心關閉永寧河沿岸所有硫鐵礦和造紙廠等舉措,短短幾年下來,河水清澈,魚多了起來,岸邊水鳥環繞。
3、藍色炭匯:以黃海所的科研團隊在黃海(山東榮成)桑溝灣開展的貝藻多元綜合養殖為典型事例,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水域污染問題的治理。這種不投餌的貝藻綜合養殖模式被稱為碳匯漁業,一年可以提供一千多萬噸高品質的水産品。産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為改善水域生態、減少二氧化碳的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貝藻養殖一年可以直接從水域移出120萬噸碳。120萬噸碳相當於60多萬公頃的人造林。桑溝灣貝藻綜合養殖已經開展了十年,相當於600多萬公頃的人造林的貢獻。
4、水下樑子湖:梁子湖以草養水的成功模式。梁子湖歷史上就是水生植物種類分佈較多的一個湖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經歷了由於污染和其他原因兒造成的水生環境的極大退化,水質一度達到4類。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的于丹教授通過在全國範圍內的水生植物調查,在梁子湖實驗種草養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梁子湖由此變成了全國為數不多水質優良,水生植物分佈種類多樣的淡水湖。此部分內容通過於丹團隊在梁子湖進行的科研工作,向人們展示通過種草的方式,凈化水質,恢復生態,向眾多的內陸淡水湖泊治污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完整的操作經驗。
六千年前,它們被描繪在陶盆上;一千年前,它們是漁舟唱晚中的音符;四十年前,它們是漁業豐收的畫卷;今天,它們是一道道消失的風景。鮮為人知的水下世界,水生生物正面臨生存危機……
相關拓展閱讀:
溧陽地處全國最富庶的“魚米之鄉”之一的蘇南。多年來當地農民都篤信“搞農業,撐不著,餓不死”這句話。但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讓農民有飯吃,還要讓更多的農民儘快富裕起來。溧陽就是從發展“一村一品”模式中為農民找到了致富之路。
科普惠農系列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