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聚焦三農 >

神農架裏的海歸教師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3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聚焦三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個出身寒門、十年苦讀的優秀大學畢業生,本來可以告別鄉村,留在大城市發展,卻主動把戶口遷到神農架大山的最深處,當起了一名鄉村教師;後來他有機會出國深造,令人意外的是,留學歸來,他依然重返大山。

六年多過去了,他現在生活的怎樣?他又給鄉村教學帶來哪些改變?

 

向麗 黃姍 (唱山歌):正月裏來釀黃酒咧,醉人的黃酒抿呀抿個甜呢。去年八月我叭一口,今年八月還在甜,抿呀抿個甜呢。

 

黃姍和向麗都是下谷坪鄉土家族民族學校的初三畢業生,家在重慶與湖北交界處,是神農架乃至湖北省最偏遠的村子;新學期,她們就要到縣城去念高中了。離開下谷坪之前,黃姍叫向麗幫她出出主意,看看趕在開學之前,能為她們的物理老師做點什麼。

 

黃姍:爸爸,把好些的土豆揀一揀,給老師。

黃父:老師沒得菜吃,應該送點吧。

黃姍:老師還請我們吃過飯,老師過得還蠻辛苦的。

 

黃姍他們所説的老師,就是留學歸來,繼續留在山裏教授初中物理的范獻龍。神農架物産單一,土豆是山裏人上好的蔬菜,黃姍擔心老師一個人在學校沒有菜吃,就想挑揀一些好的土豆,改天下山的時候給老師送去。沒想到還沒等黃姍行動,老師就來家訪了。

 

范獻龍:黃姍。

 

一看到老師,黃姍和向麗非常高興,一家人端茶倒水,連板凳也仔仔細細抹了幾遍。在神農架,給客人端盆水洗臉洗腳是最高的禮遇,可一個年輕的鄉村教師為什麼能贏得如此高的尊敬?

 

黃姍的父親 黃信亮:學生回來經常講范老師,就説他熱心,了解每個學生的這個個性。他非常喜歡聽老師的課,她以前的物理成績就不算太好,從范老師帶她物理課以後,她的物理成績提高了不少。

 

以前,女孩子如果家裏條件不好,念完初中就要幫家裏打工賺錢。黃姍母親常年在外打工,父母也曾希望黃姍畢業後能到母親身邊,在大城市一起打工賺錢。范獻龍這次家訪就是為了確認黃姍能否順利念高中。

 

范獻龍:她一路來發揮都比較穩定,那現在要準備錢了,送她上高中。

黃父:沒得問題。

 

2004年,22歲的范獻龍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響應湖北省教育廳的“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和3名資教夥伴一起到下谷坪民族學校,做起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6年過去了,身邊的資教夥伴來來走走,換了好幾撥,范獻龍依然堅守在這所大山深處的學校。

 

湖北省神農架林區 黨委副書記 謝登峰:我們是3253平方公里,只有8萬人,每平方公里居住著只有27人。很邊遠很分散的,給我們辦學帶來了很多困難。

湖北省的“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就是用政策和資金,鼓勵應屆的大學畢業生下到農村偏遠地區從事教育工作,服務三年,服務期滿後可自主擇業。

 

湖北省教育廳 廳長 陳安麗:教育的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而教育的公平最關鍵的是優質教師的資源均衡分配。我們省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從04年開始,我們啟動了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就是探索一種新的農村教師的補充機制 ,它的服務期是三年,是把應屆大學本科畢業生引導到鄉鎮去當老師。

 

陳廳長告訴記者,資教生資教期間,戶口可以保留在武漢。但是范獻龍在資教的第一個月裏,就把戶口從武漢遷到下谷坪。

 

記者:怎麼理解 為什麼戶口拿過來 就讓村民可以信任你

湖北省2004屆“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資教生范獻龍:因為在我之前,凡是來我們學校工作的,也有一批大專生,但是呆的時間不長,很快就走了。第一個周開始,我和附近的老百姓有過接觸之後,他們也普遍表現出這種顧慮,害怕我們也許三個月也許半年就走了。

 

范獻龍剛到下谷坪的時候,深深地感受到村民對資教生的不信任和不理解。

 

湖北省2004屆“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資教生  范獻龍有的説,比如説大學生到我們這裡來是為了積累一點政治資本,然後就走了。有的説,實在想不通好不容易讀了個大學畢業,估計是在外面找不到工作啊,然後才來到我們這裡來了。

 

范獻龍明白,這些不理解背後是一份渴望與期待,他決心用自己的行動一點點改變了淳樸山民的看法。為了儘快熟悉和融入當地的環境,他開始了長達6年漫長艱苦的家訪。

 

黃姍的父親 黃信亮:我們地處高山,道路也比較險峻。老師來家訪以前,其他的老師從來沒有到這邊來過。現在呢,老師和她的班主任定期來我們家來進行家訪,讓我們心裏很高興。

 

家訪,看似普通,在神農架地區可絕不簡單,范獻龍剛開始家訪的時候也吃盡苦頭,他給我們講了一些剛到山裏時發生的意外。

 

湖北省2004屆“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資教生范獻龍:我們送學生回家,他帶了行李和一箱書,我幫他扛行李,他背書。然後我們就這樣直直地上去之後,結果休息的時候沒太注意,把箱子往旁邊這麼一靠,後來遭殃了,整個山路全部白爬了,箱子就這麼咚咚咚滾下去,滾壞了一片玉米地,跟人家老百姓道歉道了半天。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神農架群山密布,蛇蟲出沒;人口居住分散,山路坎坷難行。一次家訪少則5-6個小時。

 

湖北省2004屆“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資教生范獻龍:最長的一次,走了差不多22個小時。當時淩晨4點半從學生家裏出來,走到第二天淩晨2點多,才到學校裏。自己帶的2瓶水喝完後,真是沒辦法,主要就是缺水。

記者:為什麼不把家長全部叫到學校開個會呀?

范獻龍:因為通過之前我積累的經驗,我發現有那麼一個特點。如果説我能到學生的家裏去的話,家長會覺得我很重視他的小孩,他就會很主動地跟我談他小孩的一些事情,包括他個人的一些想法。

 

為了這份來之不易的信任,范獻龍在6年的時間裏,走壞了20多雙鞋,步行9000多裏,走訪了學生家庭500多戶。

 

湖北省神農架林區下谷坪民族學校 校長 胡昌榮:作為一個年輕教師,特別是從高校才下來的老師,他能夠利用放假的時間,到我們學生家裏進行家訪。而且我們這個地方交通也很不方便,條件也不是很好。我覺得這個方面給我的感觸也很深,加強了我們學校和家庭的溝通。

 

作為湖北省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神農架林區下谷坪鄉在2009年統計的年人均收入僅為3744元,幾乎每家都有壯勞力在外面打工。 范獻龍班上有個叫沈金奎的學生,曾經因為家庭困難,差點輟學。

 

沈金奎的父親 沈昌炎:他考取我們難,他不考取我們也難。因為有個我女兒現在在讀大學,要是説他現在又上高中,一年要接近2萬塊錢拿出來,她母親又是個殘廢人。

 

像沈金奎這樣隨時可能輟學的孩子,在神農架不在少數。范獻龍了解到這一情況,就和另外三個資教生商議,從自己每月800元的工資裏拿出200多元,設立“資教生助學基金”。用以資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有的甚至考上了武漢的大學。

2004年到2007年三年間,他們以各種形式給20多名困難學生發放了5000多元助學金。對學生慷慨的資助讓他們生活更加清苦,以至於范獻龍工作了6年多,居然一點積蓄都沒能攢下。

 

2007年,資教生范獻龍由於工作成績優異,被湖北省教育廳選派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學成歸來的范獻龍毅然選擇回到大山,帶著新鮮的教育理念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他又給山區教育帶來哪些改變?

 

2008年,下谷坪民族學校迎來了第一位碩士學歷的海歸副校長。范獻龍更忙了,不但關注學生的學業,他更關心孩子們的德育和生活,晚上忙完日常工作,他總要去看看孩子們就寢的情況,週末休息時,他還要到更為偏遠的點校,看看那裏的孩子。

 

記者:一個人在路上走害怕嗎?

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石磨小學 小學生:害怕。

記者:為什麼呀?

小學生:路上有毒蛇。

記者:你見過毒蛇嗎?

小學生:見過。

記者:大概有多大?

小學生:這麼大。

記者:每天走3個多小時的路,還有可能遇到蛇,那為什麼每天還要來上學?

小學生:第一個是這裡有夥伴,很多夥伴。

記者:你們都想跟夥伴一起玩,除了跟夥伴玩,還有嗎?

小學生:因為如果不能上學的話,沒出息。

 

大山深處的這所小學校沒有任何娛樂設施,卻是這些孩子嚮往的樂園。

 

記者:就這個學校總共有多少學生,10個。

記者:想不想到山下面去看看,到外面去看看。

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石磨小學 小學生:想。

記者:出去過嗎?

小學生:我出去過。

記者:誰出去過舉手給我看一下,最遠到哪?

小學生:恩施,下谷。

記者:你去到哪兒?

小學生:巴東。

記者:你呢?

小學生:恩施。

記者:你去的哪兒?

小學生:下谷。

記者:你們知道你們所在的湖北省的省會在哪兒麼?

小學生:不知道

 

記者:山連著山,神龍架林區面積超過3200平方公里,而石磨小學孩子眼中的外面的世界,不過是離家幾十公里的小縣城,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也許只有等他們真正走出大山才會知道。

 

為了孩子們走出深山的夢想,范獻龍一頭扎進深山,捨不得離去。只是偶爾地,他也會思念獨自在家務農的母親。

 

《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范獻龍,家在湖北省荊州市,自幼家境貧寒,是養父和母親含辛茹苦地把他養大,為了能讓他完成學業,母親經常每天只吃一頓飯,養父甚至讓親生兒子放棄念大學的機會,父子二人外出打工,供他龍念大學。

范獻龍是整個家族裏唯一的大學生,也是全家最大的希望。現在,范獻龍的母親獨自在家務農,想兒子的時候,家裏擺放的、刻有范獻龍名字的獎盃就成了老人最大的寄託。

 

記者:您覺得他孝順嗎?

范獻龍的母親:孝順,他隔的太遠了怎麼孝順.孝順要得他回來才是孝順.

范獻龍:隔的太遠怎麼盡孝,要在身邊才能盡孝.如果我的工作的目標沒有實現的話,我會辭職的,我不能總犧牲我自己的家人.

記者:多久?

范獻龍:我給自己還留了兩年時間

 

記者:她跟您説過很多次了?每次都跟您説兩年以後就回來.您現在已經不信了.為啥不信?

范獻龍的母親:他反正老説是兩年.兩年,曉得還要幾個兩年咧,我也巴不得快些回來.反正天天都擔心.

 

生活清苦,收入微薄,是資教生活不能回避的問題,為了能讓資教夥伴們安心工作,范獻龍經常把他們都召集來,在學校活動室唯一的一台電視機前感受一下外面的生活。

 

記者:為什麼想要離開呢

湖北省2009屆“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資教生  徐時練:我覺得在這邊呆得不是太適合自己的發展.

湖北省2009屆“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資教生  楊威:但是對於個人還是犧牲了很多.

湖北省2004屆“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資教生  范獻龍:做為資教生當中的一份子,如果説要做好的話,可能不單單需要,只是你一個人去努力.你真的可能需要這整個團隊,如果整個團隊都很優秀的話,我相信我們能夠得到關注會更多一些.

 

張林 2005級資教生

麻城市黃土崗鎮中心學校

麻城市十大優秀青年

 

何家坤  2006屆資教生

湖北省青年五四獎章金獎

 

何歡  2006屆資教生

蘄春縣青年崗位能手

湖北省高校三支一扶畢業生標兵

 

段登朝 2007屆資教生

2008年度宜昌民選十大新聞人物

湖北省高校三支一扶畢業生標兵

 

費寶莉 2007屆資教生

湖北省優秀農村教師

湖北省高校三支一扶畢業生標兵”

 

羅融華  2008屆資教生

湖北省教育廳中小學教師培訓“優秀學員”

共青團建始縣委“優秀少先隊輔導員”

 

湖北省教育廳 廳長 陳安麗:他們去了以後確實帶去了,很多新的思想和新的觀念,對新農村的建設也提供了人才支持和保障.

 

湖北省神農架林區 黨委副書記 謝登峰:比方説我們現在實施了生態移民.但我們講了小孩子讀書,受到很好的教育,又是另外一種方式的生態移民.一個學生在農村來講,過去能夠讀到初中,就是相當好的了,現在他們追求的目標是上大學.

 

湖北省教育廳廳長陳安麗,是資教生項目的創始人。

 

湖北省教育廳 廳長 陳安麗:2004年到2010,七年來,我們總共選拔了16466名資教生,到全省的83個縣,1300多所中小學擔老師.范獻龍是他中間的傑出代表,我相信會有更多的,有才華 有理想的青年,選擇希望,選擇未來,選擇社會的責任,到艱苦的地方,到偏遠的山村,到那裏去為農村的孩子實現未來插上理想的翅膀.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全國勞模範獻龍和他所有的資教夥伴們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報答著祖國和人民的養育之恩。但農村的教育大計,僅靠資教生的奉獻是不夠的,我們也希望政府能出臺更多的後續政策,在制度上盡可能地保證資教生的利益,讓更多的有志青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改變貧困落後地區的面貌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