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三農新聞 >

兩會視點:生活在城市,不算“城裏人”?!

發佈時間:2013年03月07日 10:04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中工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回四川過完年的王德明今天(3月6日)一下火車,就背著行李擠進地鐵。“除去童年,我大部分日子都在北京度過。”他説,“但北京不是我的家。等攢夠錢,我就回縣城買房子,和家人一起生活。”

  3月6日,北京在霧霾的籠罩下有些冷,火車站人潮擁擠,全球最大規模的年度人口遷移運動落下帷幕,勞動大軍進城返崗了。

  這便是獨具特色的中國春運。這折射出農村與城市的不平衡,也昭示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城鎮化。

  “中國城鎮化的現狀是,大量在城市有工作的農民工,卻沒有在城市安家。”全國人大代表、民進黨中央常委、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説,“2.6億農民工,以及眾多農民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換取了中國經濟發展,助推了城市化的發展,卻沒有享受到城市化成果,他們被城鎮化了。”

  過去的城鎮化之路漸行漸窄,新一輪城鎮化當有新路徑。2012年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


  只能靠近的城市與回不去的農村

  1858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提出了城鎮化概念。他指出鄉村城鎮化,而“不要像古代那樣,城市鄉村化”。150多年之後,中國政府全力推進城鎮化進程。

  2001年,18歲的品品從遼寧農村考到了大連的一所大學,城市完善的公共設施、文化資源讓她欣喜,她甚至憧憬著去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生活。

  1978年城鎮化率僅為17.92%,城鎮人口1.72億人。2001年公佈的“十五”計劃綱要中首次提出實施城鎮化戰略。十年後,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1.27%,這意味著13億總人口中,城鎮居民和農民各佔一半。中國城鎮化乃至現代化走到了一個歷史性拐點。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稱:“要避免重物的城鎮化而輕人的城鎮化,陷入高樓林立而居民幸福感下降、特大城市人口過度膨脹、環境惡化、資源粗放開發的陷阱。”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然而,那只是未來。品品大學畢業後來北京創業,沒有城鎮戶口,幹著外表看似光鮮的公司職員,很多諸如孩子教育之類的市民福利無法享受到。“每天吸著混濁的空氣,拿著與房價、物價相比很卑微的工資,在一號線地鐵中擠來擠去的日子,令我困惑,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誠然,在京、津、滬、深等機會較多的城市,大批農村、小城鎮的人擁入尋找工作,使當地勞動力市場供遠大於求,競相壓價導致人力資源回報大幅降低,“蟻族”的生活比比皆是。最終很多人逃離了中心城市,返回家鄉工作。

  品品説:“我不敢花錢,怕生病,我也攢錢,想買房,但對於從農村到城市打拼的我們來説又是奢侈的。可是,我無法回到農村,我已不會種地了。”


  從“二元結構”到“三維轉換”

  2012年,城鎮化率提升到52.57%,城鎮人口增至7.12億人。

  然而,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5%。在城鄉二元結構下,有多達2億人雖在城市工作生活,卻不是戶籍意義上的“城裏人”。

  辜勝阻代表稱之為“半城鎮化”現象。新型城鎮化面臨著農業轉移人口從農村到城鎮的地域轉換、從農業到非農業的職業轉換、從農民到市民的身份轉換,這是個立體的三維轉換。

  “很多經濟發達的農村發展水平已經達到城鎮水平,可以把這些地方升格,讓那裏的村民成為市民。”鐵嶺市委書記吳野松説,“吸引一批農村精英回來創業發展,將農村的現代化、縣城的工業化程度提升,實現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

  蔡繼明告訴記者:“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礎,産業發展是城鎮化建設的核心。沒有造血功能,發揮不了城鎮的應有作用,沒有就業崗位,農民變成市民也是一座‘鬼城'。”

  “城鎮化還要因地制宜,基礎不適合的地方不能大躍進般地建設,同時要考慮到當地的歷史條件,注重環境保護、文化傳承。”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宋鎮豪説。

  宋鎮豪舉了一個例子,清明上河圖顯示,古代的某些區域適合發展城市,如在交通便利的河流沿岸,通過貿易和商品市場聚集人氣,由此逐漸吸引人口遷移來此聚居,從而形成城市。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在古代,城市是商品生産和交易的中心,在近現代,隨著産業的發展,城市還是金融等要素的中心。


  城鎮化須深化改革

  “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自由遷徙'這個詞。其實自由遷徙已經是中國大規模城鎮化進程中的現實,農民工雖然實現了自由遷徙,但沒有享受到公平的待遇,背後是制度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中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和辜勝阻都表示,推進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必須深化改革,首先應進行土地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財稅制度改革和融資制度改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國農民工超過2.6億人,其中到本鄉鎮以外地方打工的農民工超過1.6億人。

  遲福林説,戶籍制度改革是大勢所趨。儘管一些城市有顧慮,提出承載能力有限,但其實這些農民工已經在這些城市裏了,不能無視這一事實。“城市裏有穩定工作的農民工逐步實現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後在子女教育、文化休閒、醫療衛生、勞動報酬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均等化。”

  今天,記者在代表駐地聽到隨團記者們聊天,“省裏領導犯愁城鎮化的建設資金,農業人口變為城市人口涉及面廣,哪一項不都要用錢?”

  未來3億農業人口轉入城市,帶來的資金需求將是若干個4萬億元,有人測算達40萬億元。城鎮化投資大週期長,項目大部分是公益性的,社會效益大,經濟回報低,資金需求多元化。

  全國政協委員、浦發銀行行長朱玉辰説,“解決城鎮化資金需求需要銀行繼續擔當主導作用,為政府籌措資金擔任融資顧問、財務顧問,以解決過度依賴地方債務平臺、過度依賴土地財政的現實難題。但是,這需要政策創新。比如,公益性基礎設施融資能不能開展收費權抵押、土地權質押等。”

  蔡繼明建議,應縮小徵地範圍,除涉及公共利益,不允許徵收集體用地,同時放開集體土地自行入市,“政府只管規劃,建設環節由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建設的新城鎮藍圖由市場需求決定。”(本報北京3月6日電 于宛尼 姜文良)

熱詞:

  • 城裏人
  • 兩會
  • 城鎮化
  • 改革發展
  • 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