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1年3月,振興小學被撤並了
後來,學校成了教學點,村裏沒有孩子失學
他們説,“有孩子就教唄”,“在哪都一樣幹”……
央視網特稿(網絡新聞聯播記者 李文學報道)一所學校,兩個年級,九名學生……
這裡是振興小學,黑龍江省穆棱市穆棱鎮大山深處的一所學校。校舍雖然簡陋,但不乏生機,每天傳出瑯瑯的讀書聲;雖被撤並,但仍在教學,為孩子們編織著美好的明天。
而這一切,正是因為三位的老師的堅守。
破敗校園,卻依然書聲瑯瑯
2011年3月,擁有10位老師、40多名學生的振興小學被撤並,部分校舍改成了養豬場,豬糞味飄出很遠。好幾處兩三米高的沙堆佔據了操場大部分,木柵欄組成的圍墻上有好幾個洞。
一排破舊的平房裏隱約傳來讀書聲,尋聲過去,在走廊盡頭一年級教室內,51歲的王照仁老師正在上語文課。
20平方米的教室裏爐火正旺,塑料布遮擋著窗戶外面的寒氣。黑板旁墻皮脫落,雖然刷上了石灰,但還是能看出紅磚的痕跡。兩名身高相差好多的學生正大聲跟老師讀著。
“一年級有三個學生,前兩天教室沒生爐子,有個學生凍感冒了沒來。”一身粉筆灰的王照仁老師説,現在他每天早晨七點半就來生爐子,“保證八點上課時教室能暖和起來”。
走廊另一頭是幼兒班,有些空曠。屋內墻上和黑板上都是看圖識字的挂圖。四個孩子正在啃方便麵,有個男孩見有生人來,迅速跑到墻角蹲了下來,偷偷打量著來人。
“有兩個三歲的孩子被家長領回家了,怕冬天太冷,得過完年暖和了再來。”49歲的王春英老師説,“夏天漏雨,冬天漏風,也就這兩間教室好一點。”
簡陋的兩間教室裏,光榮榜、學習園地和競賽園地樣樣俱全,每個學生的名字後都有數量不等的紅花。
在兩個正在使用的教室中間,好多個屋子鎖著。活動室裏有黑板做成的乒乓球桌,木板做的球拍,充當籃球的塑料球;音樂教室裏只有一台電視機和VCD;微機室裏全是早已淘汰的“大腦袋電腦”。
整個學校唯一嶄新的東西,就是操場上那面飄揚的國旗。校長趙殿才説,學校沒有經費,國旗是為迎接新學期才買的。取暖的柴禾是老師上山撿的,煤是別的學校“支援”的。
六名學生極難管教,但都有求學意願
村裏的孩子們大都去了30里外的鎮裏,原本僅剩的9個孩子,又因為怕挨凍走3個。
“這幾個孩子不是歲數太小,就是智力有問題。”王照仁老師説,他教的三名學生中,只有生病在家的7歲的王慶瑋智力正常,13歲的聶家玉和9歲的王照潼別的學校都不收。
聶家玉家是村裏有名的貧困戶,母親智力有些問題,他自己也記不住東西,“光一年級就念了三年了。”王照仁老師説。
王照潼父母離婚,母親在外打工,他由姥姥照顧。這是一個多動的孩子,經常上課時説走就走,有時還在課堂上打滾。[詳細]
10月18日,今冬的第一場雪忽然而至,落地即化,氣溫驟降。然而,我在這個小學探訪期間,卻始終被一股暖流包圍著,更被三位老師的事跡感動著。
“你們做記者的,還要往這種地方跑,真是太辛苦了。”在採訪期間,三位老師時不時地對我説起這句話。
艱苦的地方,我只是偶爾去一次。而他們卻需常年堅守在此,反倒認為別人到此是辛苦的。殊不知,他們已經把艱苦當成了習慣,他們才是最辛苦的人。
一所學校,兩個年級,九個孩子……這是一組艱苦得讓人心酸的數字,但因為有了3個老師的堅守,卻傳遞出了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
學生雖少,但課程不少;學校雖破,但老師齊備。孩子們的需要是他們堅守的動力,他們的一切付出也都是為了孩子。
艱苦著自己的艱苦,辛苦著自己的辛苦。不善言辭的他們就這樣默默地奉獻著,只為孩子們將來不再艱苦,更不會辛苦。
把艱苦當成習慣,把自己的辛苦化為學生的幸福……這樣的園丁,定能培育出棟樑之才,艱苦總會過去,辛苦不會心苦。
離開學校時,雲開雪止,天空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