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1月20日,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發佈《2011年國家公務員招考中的就業歧視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調查的2011年國家公務員近萬個崗位,全部存在健康歧視和年齡歧視,此外招考還在政治面貌、性別、戶籍、地域等方面存在歧視性要求。 [詳情 ]
【世界電視日】文物之所以回流,是因為現在我們有錢了。文化外流,是因為現在我們有文化了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假,但還得看上層建築是如何設計的。不然,多好的經濟基礎,也輸不出優質的文化,包括電視文化。
【世界電視日】前幾天在中國傳媒大學講《央視新聞評論的力量與節制》時,曾析:電視佔有新聞現場,優勢仍大。但遭遇兩挑戰:一是微博,二是報刊。網絡目前仍以轉載報刊新聞為主,所以受眾泡在網上,其實是泡在報紙裏。
網絡本身並無傾向,它只是提供一個平臺。有寫快餐的也有研究詩詞的;有挂QQ的也有看哈佛公開課的。網絡不是泥沙俱下,而是魚龍混雜,它讓庸才和天才一齊發聲。一提網絡就認為浮躁或膚淺,其實是誤把舊時精英小圈子和整個網絡社會相比。以全民視野來看,網絡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高雅。
多少有些理解限娛令了,我們低俗的娛樂節目大多模倣西方。美國自己都在反思惡俗,比如一位女性喜劇演員在舞臺上公然説:我被醫生強姦了,但對於猶太姑娘來説,這是件苦樂參半的事情,很糾結。我不相信她説了真話,但真理都是赤裸裸的。我們的娛樂需要這樣的大俗嗎?
11月18日,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網站上登出一篇名為《“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從影星來訪,一堂課35人缺席談起》的文章,作者是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張慶熊。在文中,張慶熊稱,2011年11月10日下午,他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上課,赫然發現教室裏空蕩蕩,“一個學生上來告訴我,因為香港藝人梁朝偉來訪,35名武警班學員被團委叫去維持相輝堂秩序”,因此請假。是梁朝偉干擾了“平靜的書桌”嗎?
學生追星不該追到大學課堂記得哈佛圖書館的墻上有這麼一幅訓言:“此刻打盹,你將做夢;此刻學習,你將圓夢”。只可惜,如今連復旦大學都寧可在“暢談”中做夢,而懶得在上課中圓夢,不僅“一部分學生把追星、娛樂放在第一位了”,就連團委組織也沒拎清主次。德國當代哲學家馬爾凱德認為現代社會需要有寂寞的能力,倡導把“寂寞之累”變為“寂寞之樂”,他認為沒有寂寞就沒有學術,也無從追求真理。但當大學把向明星討好當成提升聲譽和影響力的籌碼時,我們能看得到大學的寂寞品質嗎?
復旦教授小題大做近些年,高校“追星”之風呈現愈演愈烈之勢。所追之星無外乎文體明星與成功學教父兩類,前者如梁朝偉、姚明,後者像唐駿、李陽。文體明星和成功學教父都是經過自身努力、不斷奮鬥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學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地方,大學生追星可以學習他們的成功史,通過自身的努力成為國家的棟樑。如果大學生還像古代要求的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樣的學生只會與社會脫節,變成不折不扣的“書獃子”。學生“追星”,只要不癡迷,那就無可厚非。
1穿普拉達的女王;2上帝創造女人;3希瑟姐妹;4獨領風騷;5午夜巴塞羅那;6一個購物狂的自白;7蒂凡尼的早餐;8雌雄大盜;9和莎莫的500天;10慾望都市;11天才一族……[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