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台灣塑化劑風波如滾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釀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機。最新排查結果顯示,台北知名的觀光夜市——士林夜市也被波及,不少食品攤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了含毒産品或原料。截至29日,全臺可能受污染的産品已超過500項。 台灣因塑化劑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風波愈演愈烈,截至27日,受事件牽連廠商近200家。新北市檢方查出土城一家香料化學公司,在起雲劑中違法添加塑化劑DINP,現已羈押3人。
塑化劑是一種增塑劑,在塑料加工中添加這種物質,可以使其柔韌性增強,容易加工,用DEHP代替棕櫚油配製的有毒起雲劑也能産生和乳化劑相似的增稠效果。
台灣昱伸公司被查出將塑化劑的1種DEHP當作起雲劑的配方長達30年,原料供應遍及全臺。截至6月5日,問題企業增加到276家企業,相關産品增加到924種。
用戶名: 退出
用戶名:
密 碼:
台灣塑化劑嫌犯招供已在起雲劑中添加塑化劑近30年。塑化劑因一名細心的檢測員發現檢測結果異常後被發現。因此台灣食品安全檢測制度被質疑名存實亡。台灣塑化劑事件爆發以來,用一位台灣人的話將,一向以制度健全為傲的台灣出現了鬆動的螺絲。台灣的制度、信譽和安全都備受考驗。
台灣市面上的化學物質有10萬多種,且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台灣“環保署”列為毒性化學物質的只有271種。“目錄”外的空白區域成為隱患滋生地。此外,包括DEHP在內被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的有78種。
台灣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加工食品追溯制度的地區,“但是很遺憾,這個制度只局限于生鮮領域,且最近三年都是停滯的。”詹長權認為,繼續完善食品追溯制度迫在眉睫。
在台灣,食品檢測只參照“兩表”:肯定性物質列表和否定性物質列表,至於不在“兩表”中的物質,台灣“衛生署”的檢測員通常不會注意。
台灣有關部門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確定“GMP微笑認證産品”(由台灣“經濟部”評定的名優産品)的食品安全質量。過低的抽檢率和對業者自覺的過度依賴是釀成此次大禍的重要原因。
台灣衛生部門30日晚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台灣受有毒食品添加劑塑化劑污染的産品已達505項。另外,臺檢方表示,賓漢公司供應的起雲劑及轉制産品,全台灣至少有12個縣市在使用。
台灣因塑化劑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風波愈演愈烈,截至27日,受事件牽連廠商近200家。新北市檢方查出土城一家香料化學公司,在起雲劑中違法添加塑化劑DINP,現已羈押3人。
同時隨著食品的全球流動,這起食品安全事件受影響也不限于台灣地區,這些塑化劑的食品或者食品原料目前已經至少被銷售到大陸、香港、東南亞、美國、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台灣有關部門目前已經將這一事件通報給世界衛生組織,有台灣的衛生專家認為這是人類史上最大的塑化劑的污染事件。
台灣相關機構正在持續追查問題食品及廠商,追查發現,塑化劑的源頭是來自於兩家公司。目前相關責任人已經被控制,相關人認錯説在起雲劑中添加塑化劑已經長達30年,一直使用這樣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