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懂法,懂政策,懂人情
他教我“站在百姓角度想問題”
盼望搖船載客平湖遊
在15年的下鄉辦案工作中,最讓向恩林自豪的是,老百姓把他的聯絡卡放在貼身口袋裏,當成了“護身符”。村裏百姓家孩子婚娶,都會邀請他參加,他認為這是老百姓對他最大的肯定。
2011年,向恩林調任桑植縣信訪局副局長,他自稱是“信訪法官”。對於他目前從事的信訪工作,向恩林給出了“懂法+懂政策+懂人情=信訪幹部”的公式。
在同事和老百姓的眼裏,向恩林對待工作耐心平和。向恩林卻説自己是個急性子,只是工作的時候必須有耐心,必須態度平和。但他笑著説,這麼多年,自己有時也把無名火留給了家人,讓家人受了不少委屈。
背著國徽進村15年
早年在桑植縣河口鄉當副鄉長的時候,向恩林就發現村幹部和農民的法律意識普遍淡薄,於是萌生了當一名法官的想法。
1995年,向恩林成為桑植縣法院的一名法官。向恩林剛上任,就遇到一位70多歲的老人,由於贍養問題,帶著幾個熟土豆,走了40多公里山路,花了兩天時間趕到鎮上“討説法”。由於太疲憊,老人蜷縮著走腫了的雙腿,手裏捏著半塊土豆,在法庭門外睡著了。這讓向恩林下定了進山辦案的決心。
1997年,向恩林第一次背起9.5公斤重的國徽,到河上鄉辦理一件民間借貸的案子。“審理案子要立個法庭,法庭上就要有國徽。大山裏的父老鄉親很信服這個,我背著國徽辦案就是要給他們方便。”
就這樣,讓百姓信服的國徽,向恩林一背就是15年。
15年中,向恩林和同事走遍200多個村莊山寨,行程5萬餘公里。辦理案件2100多起,無一起錯案,調解結案率連續五年達98%以上,鞏固率達100%,他所負責的轄區內沒有發生一起上訪案件,創造了張家界市人民法院調解工作的奇跡。
向恩林贏得諸多榮譽的同時,也贏得了當地百姓的讚揚。只要向恩林背著國徽出現在哪,哪就成為普法的陣地。
讓向恩林感動的是,即便是只有一面之緣的村民,孩子婚娶的時候也會打電話邀請他參加。百姓已把向恩林當作自家人。
向恩林的聯絡卡,被老鄉放在貼身的口袋,珍藏在家中最保險的地方,生怕弄丟。“有時候老鄉在孩子外出務工、家庭有糾紛的時候,都願意跟我聊聊。能幫他們打開疑惑和心結,我就感到快樂。”向恩林説。
懂法、懂政策、懂人情
2011年1月1日,向恩林調任桑植縣信訪局,擔任副局長。向恩林稱:“我的審判員資格還保留著,我現在是一名信訪法官。”
調任信訪局工作後,向恩林工作更忙了。由法院調到信訪局工作,向恩林表示,這是由單純的案件審理到群眾工作的轉變。去年一年,向恩林親自介入縣裏重大信訪案件調解達28件,調解處理20件,引導當事人依法訴訟8件,極大地維護了社會的穩定。“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我主要是不斷地學習國家的政策,以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向恩林説。
毛傑在桑植縣信訪局做司機10年。他説:“縣裏的一些疑難案件都由他(向恩林)處理,他能在各方的訴求中找到平衡點。”
向恩林説:“工作再忙,我都不覺得辛苦。每當有事情要處理,我都當成是一個挑戰。案子處理完,再苦再累我都會覺得高興。”
2007年10月,25歲的鄧漢軍進入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法院民一庭做書記員,成為向恩林的同事。當時,向恩林是民一庭的庭長。
與向恩林一起工作兩年多時間,向恩林“站到群眾角度想問題,樸實為人”的工作作風,已經深入到鄧漢軍的心中。
5年換了7個法庭,已成為審判員
1982年出生的鄧漢軍,皮膚白皙,帶著眼鏡,不愛説笑,有些靦腆。鄧學軍説,與向恩林兩年多的共同工作經歷,對他來説是一筆財富。2007年10月,做了兩年律師工作的鄧漢軍進入桑植縣法院。
“黝黑的皮膚、憨厚的臉龐、靦腆的笑容,如果不是洗得發白的制服,很難將他與法官聯絡起來。”這是向恩林給鄧漢軍的第一印象。
當時,鄧漢軍擔任書記員工作。一名審判員和一名書記員,在簡易程序中便可開庭審理。就這樣,鄧漢軍開始與向恩林搭檔,兩年多跑了四五個鄉鎮,將流動法庭送進農戶家中。
2009年,鄧漢軍調到陳家河法庭擔任代理審判員。2010年,他成為廖家村法庭審判員。2011年的下半年開始擔任涼水口法庭審判員至今。
剛進入法院工作時,大學法律專業畢業的鄧漢軍感覺到,現實工作與課本知識的差距很大,有些不適應。幸運的是,他身邊有個好老師。在此後的工作中,鄧漢軍一直跟著向恩林邊工作邊學習。“他的調節能力很強。農村多是些家庭贍養或者鄰里的糾紛,除了依據法律,還要考慮情理。”鄧漢軍説。
每次調解之前,我們都要找到當地的分管領導、村幹部了解案件的背景,然後找村裏有威望的人協助。這樣成功率就會高一些。
“站在百姓角度想問題”
除了一些處理案件的經驗,向恩林樸實的工作作風也深深地吸引著鄧漢軍。桑植縣地處大山中,進了很多村子後還要步行。為了不耽誤村民的勞作時間,他們經常在田間地頭進行調解工作。
2008年,楓坪村有一個離婚案件,鄧漢軍和向恩林在稻田裏找到了當事人,他們挽起褲管和當時人邊插秧邊談心。他們的舉動感動了當事人,沒用多長時間,調解達成了。臨走時,當事人和他們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如今,鄧漢軍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2009年,河口鄉100多戶村民狀告當地一家煤礦,污染影響了稻田,取水造成地下水沉降。在四個多月的時間裏,鄧漢軍挨家挨戶做工作,百姓的炕頭、稻田成了他的辦公桌。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村民們説,鄧漢軍的執著精神感動了他們,他是一名好法官。
“站在百姓角度想問題,説老百姓的話。這種樸實的工作作風是從向庭長那裏學來的,我要繼續發揚。”鄧漢軍説。
2008年的1月14日,湖南桑植縣法官向恩林到苦竹河鎮苦竹寨,調解張宏坤老人的贍養糾紛案件。
在苦竹寨的一條小街上,向恩林和鄧漢軍向村裏的蔡家全老人詢問張宏坤家情況時,李維躍按下了相機快門。向恩林身背國徽,鄧漢軍與蔡家全拉著手了解情況的場景被固定了下來。
蔡家全是桑植縣苦竹寨的農民,今年已73歲。由於向恩林經常到村裏來辦案,他們相互很熟悉。記者在苦竹寨見到蔡家全時,他正在山地裏收回一背簍花生。見到向恩林,兩人熱情地聊起天來。
蔡家全家有3.2畝山地,種些花生等作物。家裏的收入主要靠兒子、兒媳外出做工。蔡家全養了兩頭豬,過年自家殺一頭、另一頭賣掉補貼家用。
這幾年國家的惠民政策一項接著一項,蔡家全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富裕。2006年,國家取消了農業稅,每年330元的農業稅不用交了。每年還能從國家領到1225元的種糧補貼。“算下來每年多收入1550元,我和老伴的生活費足夠了。”蔡家全笑著説。
蔡家全有一個孫女、一個孫子。隨著“亞洲第一洞”九天洞景區的發展,孫女成為景區的一名工作人員。在農閒時,蔡家全和老伴就在景區附近做小生意,賣些茶葉、玉米等土特産。蔡家目前比2005年人均收入增加了1200元,這個千年古鎮裏的普通農戶,生活漸漸地富裕起來了。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也給這個普通的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桑植縣是全國貧困縣,也是全國首個在鄉衛生院住院全免費的縣,不管治療費多少錢只收150元。今年8月,蔡家全的老伴彭月英在桑植縣人民醫院住了15天,醫療費6008元。國家報銷70%,蔡家只為這次治療交了1600多元。
讓蔡家全自豪的是,他們家培養出了古寨第一名大學生。2010年,蔡家全的孫子蔡輝成為吉首大學旅遊係的一名大學生。
“他去上大學的那天,村裏的父老鄉親都來送,場面真熱鬧。”説起這些,蔡家全一臉自豪。
“希望孩子大學畢業後,能夠回到家鄉,幫助家鄉把旅遊業發展起來。”蔡家全憧憬著未來。在蔡家全的設想裏,只要旅遊業發展起來,他家的那條大船就能派上用場了。那時,兒子、兒媳就不用再外出務工了,他還可以搖船載客平湖遊。
“希望自己身體好起來能多活幾歲,好好享受黨的好政策。現在看病不要錢,在家有種田有補助,還給發養老錢,多好啊。”蔡家全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