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集郵是最大的享受
幸福的晚年生活
早在30多年前,汪永寧就喜歡集郵。狹窄的房間裏面,成套的集郵冊無處安放。為此,妻子朱銀娣經常跟他爭執:“家裏這麼小,還買這麼多東西幹什麼?放都沒有地方放。”
那時候,汪永寧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個小書房,做幾個櫥櫃,可以把自己心愛的郵冊歸類放在上面。如今,自從搬入新居以後,汪先生就在陽臺上專門辟出一角,做了兩個書櫥。“已經很知足了,總比以前強多了。” 汪先生高興地説。
退休之後,汪先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了自己的集郵愛好上。
在集郵圈子裏,有很多會刊。汪老每買到一套新的郵票後,就會去查閱資料,然後把每張郵票背後的故事寫下來,再郵寄到會刊的編輯部去投稿。最開心的是,自己郵寄過去的文章變成了鉛字,每一次他都要把刊登自己文章的會刊收藏起來。
為此,妻子沒少嘮叨他,認為他不值得。“郵票是買的,信紙、信封也是買的,就為了發表一小塊文章,有什麼意思?”朱銀娣説。
“每次我都不理會她,她不懂那種精神享受。” 汪先生笑著對記者説。一旁的妻子靜靜地看著他,會心一笑。
汪先生還要經常出去交流。在上海的集郵圈子裏,幾乎每個週末都有各種集郵交流活動。大家都會把最新的郵市信息拿來分享。
現在,汪先生正與小區裏幾位郵友策劃一個活動,他們準備今年10月20日左右,在社區的活動中心,搞一場迎接十八大的集郵展出。
“那可不是一般的展出,我們確定了郵票要圍繞十八大主題,把近年來反映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先進建設的郵票都整理出來,讓大家看看我們國家的進步有多快!” 汪先生興奮地向記者介紹他的這一策劃內容。
汪永寧的妻子朱銀娣今年72歲了,把自己打扮得乾淨利索,顯得很高雅。
“朱奶奶有老上海女人的氣質,冬天,她會披著一件披肩,看上去就很有氣質,現在上海這樣穿衣服的越來越少了。”社區裏的一位阿姨告訴記者。
年輕的時候,朱銀娣在同事的眼裏是時髦的代言詞,“其實,我穿衣服不講究檔次,追求乾淨,整潔,説白了就是要像個女人樣。”
自從搬進彭三小區的新房子,朱銀娣的退休生活變得豐富許多。她每天早上6時起床後,開始榨豆漿。每天變著花樣做早點,今天自己捍麵條,明天就做水餃,還有煎餅、酒釀、小籠包子,等等。“以前住在舊房子裏時,都不敢做這些,到處都是蟑螂、老鼠,與“四害”作鬥爭都來不及,哪還有心思做這些?”朱銀娣笑著説。
吃罷早飯,朱銀娣和老公一起去小區裏的菜場買菜,“我買菜都挑選附近農民種植的,這樣的菜很少用農藥,吃的放心,貴點沒有關係,反正每個月有退休工資。”
朱銀娣發現,他們搬進新居的另一個變化是,女兒們回家的次數更多了。
汪永寧夫婦的一個女兒在上海閔行區,坐地鐵過來要將近一個小時。時間不是關鍵問題,最主要問題的是,住在老房子裏時,房間又窄又潮濕。“上廁所也不方便,他們不習慣這樣的生活環境。”朱銀娣解釋説,“現在,他們看著我們新的生活環境,心裏也踏實了。”如今,每逢節假日,女兒們都會來看望父母。
另一個讓朱銀娣欣慰的是,外孫已經參加工作,就在上海的一家企業上班,每月的收入是5000多元。“外孫的收入是我退休工資的兩倍多,剛參加工作有這點收入很不錯了。”朱銀娣笑著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