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Interview
  • 昂青

    傳承責任 堅守榮耀

  • 切日登

    從身無分文到商店老闆

  • 李毛

    相扶相持 苦盡甘來

昂青
Ang Qing

昂青認為醫生這個職業不能拿金錢來衡量。他説,藏醫是一門學問,必須傳承下去,這是作為藏族子孫的一份責任。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馬旭 2012-09-25

黝黑的皮膚透出剛毅,深深皺紋記錄著滄桑,説話直來直去,見面笑口常開,這是藏族村醫昂青給人的第一印象。

昂青,今年49歲,從醫30年,出生於藏醫世家,是青海省剛察縣貢公麻村唯一的醫生,也是當地的名人。從爺爺到他,祖孫三代持續從醫100多年。

據昂青述説,父親是當地有名的醫生,很受牧民的尊敬。家裏有8個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因為他從小受到父親的熏陶,所以他對醫學非常感興趣,經常跟著父親上山採藥。大約6歲左右,父親發現他有做醫生的潛質,開始正式培養。此後,昂青就一直專心學醫,從沒有中斷。

最開始讀藏醫《四部醫典》及其他的醫學典籍,然後在父親的指導下,慢慢獨立採藥,配藥。11歲時,昂青就跟著父親到外巡診。19歲,父親被調到鄉鎮衛生院,昂青開始獨立出診,成為該村唯一的醫生,一幹就是30年。

再過幾年,昂青就該退休了,他也像父親一樣,為自己挑選好了接班人。目前,他的大女兒已經從醫學校畢業,不久將回到村裏,繼續給牧民治病。

昂青説,藏醫是一門學問,必須傳承下去,這是作為藏族子孫的一份責任。

現在,昂青到外巡診,有三種交通工具,近處騎摩托車,遠處開小車,去大山裏就騎馬。相比以前,依靠雙腿翻山越嶺去出診,昂青説,現在真的很方便。

30年前,他剛獨立從醫,還沒成家,基本上沒有什麼收入,僅有一份職業的榮耀。

“那時候的牧民還沒有定居,隨意駐紮在草原上,因為交通不便,治病非常困難。”昂青説,有時候為給一個病人治病,翻一座山就需要一天時間,嚴重耽誤治病時機。

因為他是醫生,牧民十分信賴他,遇到任何問題都會找他,但碰到危險急診,昂青有時候也會手足無措。

昂青清晰的記得,1987年的夏天,村裏一位牧民難産,牧民對他苦苦哀求,因為病情突發,沒有專業的醫療條件,他只能勸説牧民,趕緊把産婦送往大醫院。於是,他和牧民的家人把産婦架上擔架,抬往鄉鎮衛生院,白天走路,晚上休息,耗時兩天兩夜,所幸,孕婦安然無恙,母子平安。

缺醫少藥,道路不便,是昂青當時遇到的最大麻煩,牧民生活條件艱苦,大多數情況,他都給予免費治療。

1998年,昂青在村裏建起一個小房子用作醫務室,實行坐診,以便能夠給更多的牧民治病。

雖然昂青是當地有名的醫生,但收入其實很少,相比放牧或者販賣牲畜,他的收入更是少的可憐。但是,昂青從來沒有放棄從醫,他認為醫生這個職業是不能拿金錢來衡量的。

自從07年以後,上級政府部門加大對農牧民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視,昂青現在有一個專業的鄉村衛生所,各種基本醫療設備配置齊全,牧民看病就更方便了,昂青自己的收入也得到了保障。

切日登
Qie RiDeng

切日登為人熱情,受村民喜歡,商店生意越來越火。2008年,縣政府給貢公麻村通上電和水,切日登家添置了電視機和新傢具。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馬旭 2012-09-25

切日登,41歲,藏族,從身無分文到商店小老闆,歷經苦難,薄有資産。

因為家裏很貧窮,切日登很小的時候就到縣城打工,後來與牧場姑娘李毛結婚後,生了兩個兒子,但家庭的境況卻一直沒有改變。1997年,妻子的一場大病,不僅花掉所以積蓄,還欠了幾千元錢的債務。

那時兩個孩子還小,妻子又身患重病,切日登只能拼命的賣苦力掙錢。1998年,切日登很幸運,他的僱主阿姨見他家太貧窮,願意資助他2000元錢,成立一個小賣部。不久,小賣部開始營業了,但産品太少,資金不足,生意一直不太景氣。

1998年,為了養活一家人,切日登讓妻子經營著小賣部,自己到鐵路上打工。在鐵路上工作的那段時期,每天只能掙7元錢,勉強貼補家用。由於長期的勞累,切日登全身浮腫,卻沒有錢醫治,工作不能放棄,他還得努力工作。

2005年,全村大多數牧民都住上了磚房,而切日登一家還在幾間土房裏住著,既不防寒,也不擋雨。貢公麻村村委見到切日登家如此貧困,跟村民商量後,資助一些木頭和磚塊,在馬路邊建成了7間磚房。切日登把小賣部移到新房裏,在村委會的擔保下,他向銀行申請了貸款,從省城購進了更多的商品,生意也漸漸好起來。

從2005年開始,切日登一家的生活終於穩定了,當他聽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可以解決農牧民的看病問題後,立即給全家人參保,現在他再也不擔心看病難了。

因為切日登對人非常熱情,很受村民喜歡,他商店的生意越來越火。2008年,縣政府給貢公麻村的村民通上電和自來水,切日登為家裏添置了電視機,買了新的傢具。

現在,切日登不僅還完債務和貸款,家裏還養了50頭牦牛,60隻羊。為了掙更多的錢,充分利用家庭的每個力量,切日登的兩個兒子都已經結婚,但還沒有分家。大兒子負責放牧,二兒子在洗煤廠打工,妻子和兒媳負責照看商店和孩子,切日登自己負責進貨。一年全家能夠收入3萬元左右,雖然平常日子過得不錯,但自己想把生意做得再大些,牲畜再養多一些,每到年尾,自己的存款並不多。

切日登一家除了去過省城西寧,再沒有去過更遠的地方,他們一直希望去拉薩布達拉宮看看,籌備了三四年,由於資金緊張,也還沒有去過。切日登希望明年好好幹,存一些錢,一定帶著全家去拉薩看看。

李毛
Li Mao

以前李毛家裏的主要食品就是糌粑,2005年以後,家裏蓋了新房,經營了個大商店,生活有了好轉。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馬旭 2012-09-25

李毛,39歲,藏族,整日被兩個孫女圍著,非常幸福。

她説,現在政策好,只要能吃苦,就能夠賺到錢,全家一定能夠幸福。

李毛嫁給切日登後,李毛是家裏的賢內助,既要看商店又要照顧兩個兒子,還要為他們成家操心,20多年熬過來,當她看到嬉鬧的兩個孫女,全家人都很幸福,她無怨無悔,現在很知足。

每天早晨,她帶著兒媳去牧場擠完牛奶,然後做奶酪,酥油。每天晚上,李毛和全家都會看電視,一起聊天,有時候小孫女還要搶著看動畫片,全家人非常開心。

“現在家裏的日子越來越好!”李毛説,也經常跟丈夫切日登去省城西寧,很羨慕城裏人的生活方式,自己家裏也添加了新式沙發和大電視。

以前家裏的主要食品就是糌粑,05年以後,家裏蓋了新房,經營了個大商店,生活有了好轉。手裏有了余錢,每隔幾天會到鎮上的菜市場買菜回家做飯。鎮上的菜市場越來越大,很多菜名沒聽説過,比如西蘭花,我們就沒有見過,後來慢慢根據電視節目或者朋友的指導,就學會了做菜。

李毛説,現在的幸福,真的來之不易,她首先要感激本村的醫生昂青,因為他,自己才活到現在。

1997年,李毛和切日登帶著兩個孩子,生活過的非常困難。而彼時,她被查出患有肺結核,治療費就需要1萬多元,全家人都不知道該咋辦。昂青醫生看到他家實在太窮,就想盡辦法把治療費降到3千多元,但家裏還是沒有能力承擔。後來,昂青醫生自己把錢墊上,説治病要緊,錢可以慢慢還。這一拖就是好幾年,前幾年才把錢還清,而昂青也沒有怨言。

昂青是李毛的救命恩人,每到過年過節,全家人都會請他過來做客。

李毛説,那時候求醫太困難,牧民一般都服用從寺廟請來的藏藥,因為不知道哪種藥能治病,所以就都服用。時間久了,藏民會針對自己的疾病,從寺廟裏取藥,但這些藥一般只能以預防為主,並不能達到徹底治病的效果。

現在全家人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看病不再困難,自己掏的錢很少。雖然她的肺結核已經治好,但身體還患有別的病症,不過自從參加了新農合後,自己再也不為醫藥費發愁。她相信,全家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會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