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陳冀平:2005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政法委員會、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關於深入開展平安建設的意見》,明確開展平安建設的目標是“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確保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近年來,平安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特徵的平安建設新路子,為建設平安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設平安中國,既要確保社會秩序平穩安全,又要確保人民心境平和安定,涵蓋範圍包括了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等方方面面,主要工作應該包括健全國家安全體制機制,積極預防和妥善化解社會矛盾,依法打擊整治違法犯罪和突出治安問題,加強公共安全和應急處置,加強流動人口、特殊人群、“兩新組織”服務管理,加強信息網絡管理,加強教育引導、凝聚社會共識,等等。[詳細]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求我們必須努力建設平安中國,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讓更多人共享人生出彩機會的必然要求。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期待,從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全面深化平安建設、建設平安中國,是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舉措,對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詳細]
建設平安中國,首先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誰來評價”的問題,核心是要堅持“平安不平安、群眾説了算”。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主動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圍繞人民群眾需求來完善平安建設考評體系,確保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其次,要改進群眾安全感調查內容和方式,把群眾安全感作為衡量“平安中國”建設成效的主要依據。再次,要圍繞突出問題的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的破解來完善評價體系,細化各項具體工作的考評辦法,嚴格執行考評標準,客觀公正地考評,既要重過程更要重結果,特別要重視考評結果的運用,提高考評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詳細]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之所以卓有成效,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部門責任制、目標管理責任制、一票否決權制,嚴格實施綜合治理考核,發揮了重要作用。陳冀平認為有必要對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開展平安建設的情況進行考核。要把建設“平安中國”的進展和成效作為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考核評價的主要內容,把考核結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和年度考核內容,適當增加分值權重,充分調動各級黨委、政府抓“平安中國”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詳細]
法學會是黨和政府聯絡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參與平安建設的重要力量。各級法學會必須在黨委領導下,加強自身改革和建設,完善組織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職能,充分利用法學會人才薈萃、聯絡面廣、自主性強等優勢,把法學、法律工作者廣泛團結起來,凝聚起來,聚合各方資源,形成更大合力,努力為深化平安建設獻計獻策,成為黨和政府建設“平安中國”的“智囊團”和“思想庫”。[詳細]
要積極創新體制機制,有效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實現黨委、政府與社會力量互聯、互補、互動,形成深化平安建設強大合力。關鍵是要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充分發揮好各部門的職能作用,還要發揮好政法部門的主力軍作用,組織引導社會各方面,人民團體和群眾組織、社會組織等,積極參與建設,真正打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平安中國”。[詳細]
平安建設關係千家萬戶,與每個公民和家庭休戚相關。建設“平安中國”,必須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牢固樹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理念,創建人民群眾追求的平安。同時,沒有國家的平安、全社會的平安,就不會有公民個人和家庭的安全。所以,作為每一個普通民眾,都要自覺投入“平安中國”建設,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既要維護自身和家庭的安全,又要自覺維護小區、城市乃至全社會的安全,營造平安建設人人參與、“平安中國”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