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鄧磊:願把青春獻給殯葬事業
文/張雯 圖/張雯、王昊 編輯/王昊(媒體轉載須經中國網絡電視臺授權)
他從事著一個特殊的職業。在微笑服務幾乎成為服務行業代名詞的今天,他,只能將微笑深深地藏進心裏。因為,他每天要面對的,是由於各種原因離開這個世界的生命。為了表現對死者的尊重,對生者的安撫,他絕對不能向逝者家屬們微笑,絕對不能表露出絲毫的熱情,絕對不能説出“歡迎光臨”、“再見”這兩個極其普通的禮貌用語。是的,他工作在一個生者不願涉足,死者永別人世的地方。他就是北京市通州區殯儀館一名普普通通的火化工。
殯儀館給人的印象,總是帶著神秘、陰森、詭異、恐懼甚至毛骨悚然的奇特迷霧。5年前,26歲的鄧磊,也正是帶著這種猶豫、徬徨、害怕的矛盾心理,跨入了通州區殯儀館的大門,成了一名普通的火化工。每天他看到的,儘是死者冰冷的遺體,生者哀戚的面容;聽到的是撕心裂肺的哭聲和低緩沉重的哀樂;聞到的儘是死者的腐臭腥味。下班後回到家中總覺得到處都有難聞的氣味,一連幾個晚上不敢關燈睡覺,稍一閉眼,白天所見的一幕幕,就像電影一樣定格在眼前,趕也趕不走,只能睜眼到天明。親友都來勸阻説:“年輕輕的做什麼不好,整天和死人打交道能有啥出息”。他卻説:“人生一世,難逃一死,終究有人要做這項工作,我試試看吧”。在外面,他不敢輕易暴露自己的身份。最令他難以承受的,是來自同學和熟人的嘲笑,他們像躲瘟神一樣對他避而遠之。平時,他從不敢輕易與人握手。逢年過節,他從不敢輕易到朋友家串門。記得有一次在商場買東西,營業員一句驚呼而出的“他是燒死人的”!曾讓他在大庭廣眾之下無地自容,落荒而逃,內心一片酸楚。慢慢地,鄧磊熟悉了火化組的一切,適應了火化組的工作,進入了角色,他堅持學技術,學本領,煉膽量,在理解與誤解、恐懼與坦然之中默默地奉獻著青春年華,將一個又一個靈魂送上通往“天堂”的路。
在一般人的眼中,殯葬職工的工作無非是將一具具屍體放到冷藏棺,推進火化爐,簡單、機械,甚至冷酷,只要膽子足夠大就行。而鄧磊體會到,要幹好這行,不但需要精到的規範技術,更需要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需要更多的勇氣與執著,真情與耐心、熱情與奉獻。從逝者遺體進入殯儀館,到整容室為逝者化粧消毒,再到告別廳操辦弔唁禮儀活動,最後在火化爐前肅穆地把死者送上人生末班車的終點站,不是只靠倔勁、衝勁就行的。殯儀館也是個舞臺,它既是逝者落幕的地方,也是生者傾訴悲情的場所。親人去世是一個家庭的極大不幸,家屬會極度悲傷,而搞好人性化服務,急喪屬之所急,想喪屬之所想,體諒喪屬的悲痛心情,儘量滿足喪屬的合理要求,是殯儀職工義不容辭的職責。鄧磊堅持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學習化裝整容、防腐和冷藏技術,做到業務過硬,全面精通。每年,火化組都要處理一些非正常死亡的,諸如交通事故、兇殺案件以及溺水、服毒喪生的死者,這些遺體有的高度腐爛,面目全非;有的腫大如鼓,蛆蠅滿附;有的惡臭難聞,嘔吐難忍……鄧磊總能鎮定自若的和班組人員對遺體進行清洗、縫合、穿衣、整容,讓飽受人間痛苦的不歸人安安靜靜地帶著尊嚴離去,讓逝者親人不留遺憾。
遺體化粧是殯葬行業中最臟、最苦、最累的工作,也是最讓世俗瞧不起的工作,各種變型的遺體令人恐怖,口中的穢物和奇臭讓人肚子翻江倒海,為提高技術,鄧磊虛心向前輩學習,多觀察,多動腦,勤動手,並不斷進行創新,以新穎的手法和高質量的服務,得到了喪屬的認可。幾年來,鄧磊堅持為喪主親屬緩解痛苦,使死者安息,生者慰藉,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同時,他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和技術水平,成為了從設備操作到維護修理,從化粧整容到技術管理的“全能人”和“多面手”。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轉眼5年過去了,1800多個日日夜夜過去了,鄧磊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毫無保留地奉獻在人生終點站上,以一顆赤誠的心送走了無數的人生過客,撫慰了千萬用戶的心。
日升日落,有一種精神不能落;千變萬變,有一個宗旨不能變。鄧磊説:我是一名殯葬職工,我要對得起逝者家屬,把我的青春年華獻給我所摯愛的光榮而又神聖的殯葬事業!
(致謝:北京市通州區民政局 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