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今年,是雷鋒同志逝世50週年。今年的3月5日,也是毛澤東主席題詞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49週年。每年的3月5日是雷鋒紀念日,雷鋒精神在這個日子裏被一次次重新想起。然而,“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裏來四月走”的現實尷尬也在拷問我們:雷鋒精神是否已經過時?我們又該如何紀念雷鋒?
陳少峰,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北京大學國家文化産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國文化産業前沿論壇召集人,中國文化産業前沿網首席顧問。
齊勇鋒,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所長助理(副局)兼科研處處長、企業研究室主任、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2009年調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工作,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劉大軍,吉林省長春市一個餛飩小店的店主。一位行乞老人經常錯把“遊戲幣”當成硬幣來買餛飩,而他一直不拆穿,照樣給老人餛飩吃。
82歲的張德七老人是一名老黨員,他沒有忘記作為一名黨員的責任,他用軍人的精神鼓勵著每個有困難的人。他用愛心幫助孩子完成夢想,用愛心托起明天的太陽。
劉玉蓮,新疆哈密一個小鄉村裏的女醫生,她是一個不願對命運認輸的女人。她骨子裏面閃耀著西北人性格裏堅毅的特質。
丁金龍是一個普通的中學保安,家裏上有患病的母親,下有上學的孩子,只靠夫妻微薄的工資維持家用,但這並不影響他義務照顧老人的決心。
朱伯儒1955年入伍,當過空中通信員、管理員、施工隊長、股長、油庫副主任,幹一行愛一行。入伍28年,做好事無數,被譽為“活雷鋒”。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這句歌詞生動地表現了一位80歲老人朝氣蓬勃、鬥志昂揚,為黨和人民奮鬥奉獻的堅定信念和鋼鐵般的意志。
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電維修師傅,范聖高的名字在南昌市聲名遠播,這不僅是因為他的技術好,更因為在別人有困難時,他總能伸出溫暖的手。
見到張春妍的第一面,就能感覺出她是個善良樸實的姑娘:圓圓的臉盤帶著能讓人靜心的微笑,知性的紅色眼鏡框透出溫柔的眼神,發髻整齊......
林松淑,朝鮮族,吉林省延吉市公園街道園輝社區主任。2001年進入社區工作,11年來堅持撰寫民生日記,記錄社區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