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高校自主招生”在各高校進行改革試點以來,對突破長期大一統的高考模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逐步得到了高校、社會和考生的認可。 與此同時,在高等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相對緊缺的情況下,一些重點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試中的政策、措施也引發了爭論和質疑,其焦點主要集中在特殊人才界定與公平錄取等方面。社會上一方面希望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一方面又擔心“潛規則”剝奪普通考生的公平錄取權。
∴ 高考不可替代 改革勢在必行
∴ 自主招生應聽聽農大校長的批評聲
如果一所大學承諾你有特色的教學,好的師資力量,但是卻跟你説他的文憑並不是教育部認可的,是自己發的。這樣的大學你還會選擇麼?而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南方科技大學。有人説中國的教育改革的希望就在這塊試驗田上,也有人説這註定是“南柯一夢”。
就在12月前後,在北京就讀高三的非京籍學生要回戶籍所在地報名參加高考。北京高考考生數量的漲跌,與他們無關。對於北京,他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他們的高考是“年年歲歲花相似”的故事。這似乎是一個老話題,重復、毫無新意,然而,今年又有些不同。在他們身後一向選擇沉默隱忍、無奈接受現實的父母,開始團結起來,有一萬多人共同發出響亮的聲音——呼籲孩子在京高考權。
∴ 流動子女異地高考的夢想何時照進現實?
∴ 人大代表探討如何保障流動人口子女高考權利
每年的九、十月份是中國學生提交留學申請材料的重要時期,目前,數十萬希望留學的中國學生正在緊張地準備相關的資料,其中不乏高中生的身影。近年來,中國出國留學生的年齡正越來越小,留學“低齡化”的趨勢愈加明顯。這一現象已引起了中國社會各界的關注。
∴ 加國華裔熱議小留學生話題:不宜太早送孩子留學
∴ 小留學生:孤寂壓力光靠錢物難解決
韓國高考制度對考試成績不計算總分,而將各科考試成績分別打分,依據分數段確定各科目的等級和綜合等級。
日本每年元月有一次全國統考,主要是基礎學科,從2月中旬至3月底,進行第二次專門考試。
學生從近40門課中選五門,院校再根據這五門課的全年平時成績和高中畢業考試行綜合評定,學生憑藉這兩個成績的綜合分數來申請大學。
當莘莘學子們在為高考拼搏時,他們的一些同齡人卻放棄國內高考而申請就讀國外高校。這些棄考的考生大都是重點中學的尖子生,在高考前就已收到國外高校的通知書,其中不少將就讀國外名牌大學。 國外的高校到底是憑藉什麼把我國一流的尖子生都吸引走了呢?據調查,這些學生們出國留學後歸國率很低,這是否是一種人才的流失?這種現象是不是讓我們該重新審視中國的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呢?
作為世界上出國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自1978年以來已輸送了超過139萬人出國留學。隨著經濟能力的提升,中國的留學教育已從30年前的公派留學、精英留學演變成為現在的全民留學、大眾留學。但值得注意的是,留學生頻遭事故、買賣文憑被舉報等負面新聞,正成為這股"全民留學熱"的伴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