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反腐現在已經是有熱度的話題,我們也看到這次的力度,也看到了這種我們關注的強度,但所有這一切我們需要制度,這種制度就是日常化如何有效地進行,這種制度就是如何讓民眾都能夠相信它,能夠把信息提供到這種制度之中,那麼這樣的話,反腐就能夠真正地在制度這種保障下更有力度、更有效果。[詳細]
中紀委研究室主任李雪勤説,當前反腐工作中存在著三個最突出的問題,"一是領導職務高的案件多;二是案件涉及金額數量大;三是查處案件中的'一把手'多。"而從監督來説,中紀委原副書記劉錫榮則認為:"上級監督下級太遠,同級監督同級太軟,下級監督上級太難,組織監督時間太短,紀委監督為時太晚。"這些反腐一線主管和研究者的"真言",道出了反腐之難。[詳細]
第一點是懲處,只要我們發現並抓住了腐敗分子,不管他位置多高,都不能放過,一定讓他付出代價,受到懲罰。第二、建設廉政文化。我們過去重視教育幹部,但是現在我們發現,光教育幹部還不夠,我們還要營造一個全社會範圍的有利於廉政的文化,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們傳統文化當中,有些觀念是不利於廉政的,比如説陞官發財,過去從來連在一起,在有些人看來,如果升了官,特別是升做高官,沒發財,不可思議。第三是,監督制約,用權利來制約權力,權力必須在陽光下進行,必須受到各方面的有效的制約。我覺得,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反腐敗才能取得成效。[詳細]
官員掌握著更多普通民眾所沒有的官場信息,腐敗案件顯現端倪,內部的線索總會更多,有效的自我監督與及時防範腐敗,雖不等同於反腐的全部,但的確是必需的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講,舉報需要更好的條件。當然,舉報本身又只能視為有限的方式,內部監督需要進一步突破僵化、封閉的環境,並與外部監督、法律程序實現有效銜接。"官場內鬥"、發帖子,直到把事情鬧大,訴諸輿論倒逼內部調查,這種現象如果持續,人們又會怎麼看待內部監督?這是官員實名舉報背後的深層問題。[詳細]
迅速、公開、依法推進,反腐鼓舞人心。事實上,與網絡反腐相比,制度反腐的力量也在加速推進。比如,從明年起,廣東順德凡擬新提拔為副科級以上幹部,一律須先接受審計調查,並向公眾公開家庭財産等信息。
節奏加快的政府反應、充滿憂患意識的治黨言辭、不懼風險的制度創新,這些都意味著中國反腐事業的新思考新探索,它一頭連著國家的未來,一頭擔著執政黨的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制度和民心的合力,而要凝聚這種力量,繞不開反腐敗這一重大課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