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圖文直播 手工刷新 | 正序 倒序
微博快報

核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各個微西弗(mSv)單位級別的輻射對於人體的影響

各個微西弗(mSv)單位級別的輻射對於人體的影響

  對日常工作中不接觸輻射性工作的人來説,每年正常的天然輻射(主要是因為空氣中的氡輻射)為1000-2000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輻射,對人體無影響
   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會引發輕度急性放射病,能夠治愈
   福島核電站1015微西弗/小時輻射,相當於一個人接受10次X光檢查
   日常生活中,我們坐10小時飛機,相當於接受30微西弗輻射
   與放射相關的工人一年最高輻射量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會致死

   注:西弗,用來衡量輻射對生物組織的傷害,每千克人體組織吸收1焦耳為1西弗。西弗是個非常大的單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輻射傷害機理:人體有軀體細胞和生殖細胞兩類細胞,它們對電離輻射的敏感性和受損後的效應是不同的。電離輻射對機體的損傷其本質是對細胞的滅活作用,當被滅活的細胞達到一定數量時,軀體細胞的損傷會導致人體器官組織發生疾病,最終可能導致人體死亡。軀體細胞一旦死亡,損傷細胞也隨之消失了,不會轉移到下一代。 在電離輻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可導致遺傳基因發生突變,當生殖細胞中的DNA受到損傷時,後代繼承母體改變了的基因,導致有缺陷的後代。因此,人體一定要避免大劑量照射。

遭遇核輻射“內外兼防”

遭遇核輻射“內外兼防”

  發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特別是有放射性物質向大氣釋放時,總的防護原則是“內外兼防”:
  一、體外照射的防護原則 1、盡可能縮短被照射時間; 2、盡可能遠離放射源; 3、注意屏蔽,利用鉛板、鋼板或墻壁擋住或降低照射強度。
   具體措施:當放射性物質釋放到大氣中形成煙塵通過時,要及時進入建築物內,關閉門窗和通風系統, 避開門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隱蔽。
   二、體內照射的防護原則 避免食入、減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區逗留。清除污染,減少人員體內污染機會。
   具體措施:如果核事故釋放出放射性碘,應在醫生指導下儘早服用穩定性碘片。服用量成年人推薦為100毫克碘,兒童和嬰兒應酌量減少,碘過敏或有甲狀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遠離核輻射 詳細操作指南:
   1、進入空氣被放射性物質污染嚴重的地區時,要對五官嚴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減少放射性物質的吸入。
   2、穿戴帽子、頭巾、眼鏡、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於減少體表放射性污染。
   3、要特別注意,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
   4、如果事故嚴重,需要居民撤離污染區,應聽從有關部門的命令,有組織、有秩序地撤離到安全地點。撤離出污染區的人員,應將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脫下存放,進行監測和處理。
   5、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員應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
  碘片的原理是什麼?如果身體已經有了足夠的碘,那麼它就不會再從大氣中吸收更多的碘。這些藥片讓你的身體吸收滿非放射性碘元素,這樣就能避免對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