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頒獎辭:粗糙的手支起課桌,寬厚的背擋住風雨。有了愛,小院裏的孩子一天天茁壯起來。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樸,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生長成參天大樹。 推選委員陳彤:14年的奉獻讓愛變成了接力賽。志願者讓愛心小院更幸福。這一切都緣于這個普通的農村婦女。 推選委員王振耀:十幾年如一日為一群不幸的孩子擋風遮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懷使她成為最偉大的母親。
高淑珍,56歲,河北灤南縣司各莊鎮洼裏村普通農村婦女。高淑珍的兒子王利國4歲那年得了類風濕,落下了殘疾。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不能上學。高淑珍心疼兒子,想在家裏辦個小課堂。後來她發現,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裏辦起了學校。1998年4月,她的“炕頭課堂”開講了,老師是女兒王國光。5個孩子、4張課桌、2塊小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的家裏響起了讀書聲。
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高淑珍和女兒每天用自行車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鍋飯。漸漸的,自行車已經接不過來,她一咬牙,買了輛舊麵包車。有兩個肢殘嚴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顛壞了,就一直抱在懷裏。後來,為了讓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讓孩子都住在家裏,免費吃住讀書。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裏地方有限,還債務纍纍,但是“不”字她始終説不出口。無論多麼艱難,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畝水田,稻穀就是孩子們的口糧。
 為了多掙幾個錢,她每天天不亮就騎著自行車,馱著批發來的 一些日用品去趕集,一騎就是100多裏地。有的時候下大雪沒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戶地賣,“我一天出去掙十塊二十塊,給孩子們買點好吃的,我心裏頭歡喜, 騎著車子都有勁。”她説。高淑珍愛心小院的故事見諸媒體後,引起強烈反響。愛心小院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捐助,還有不少志願者從各地趕來實行愛心接力。有的志願者已經在這裡工作了三年多時間,上海一家醫院為小院的10個孩子實行了治療手術。
高淑珍的兒子4歲那年得了類風濕,落下了殘疾。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不能上學,高淑珍心疼兒子,想在家裏辦個小課堂。後來她發現,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裏辦起了學校。近日我們專訪了感動中國人物灤南縣普通農村婦女高淑珍。 在高淑珍看來,自己所做的是很渺小的事情:“我是一個殘疾孩子的家長,對於殘疾孩子來説,這是一場大難,不能讓他自己承擔,我們做家長的要盡力去幫助他們。” 高淑珍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文化教育: “我自己沒文化,很多話憋在心裏表達不出來,我渴望有合格的老師教孩子們,讓他們能夠將來自己生存。用自己的雙手,做點小生意,自己掙點錢自己花。一是給社會減輕負擔,二是孩子自己也心情舒暢。” 對於高淑珍來説,小院的每個孩子都是她的心頭肉,她願意繼續為他們付出,她也非常感謝社會各界對愛心小院的支持,對殘疾孩子的關注。“最偉大的是志願者,他們跟殘疾人孩子不連親不帶故,卻願意在這兒教孩子們,他們才是感動中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