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頂骨舍利在南亞

      佛頂舍利首先應流傳在南亞地區,並被視為聖物,受到隆重的供養和廣泛的敬信。供奉佛頂骨舍利的當數南亞那竭國內的醯羅城和迦畢試國最為著名。晉代法顯法師的《佛國記》和唐代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對佛骨舍利的形質及在醯羅城及迦畢試國供奉的情景都有詳盡的記載。
      據《佛國記》載,早在5世紀初期的時候,那竭國內的酰羅城中有就佛頂骨精舍,佛頂骨被保存在一個叫解脫塔的塔裏面,每天請出來放在寺院外面的一個非常漂亮的高臺上供大家瞻禮供養。
      到了唐代,玄奘在印度巡禮期間,也曾瞻禮過這個佛頂舍利。據《大唐西域記》卷二的記載:佛頂舍利放置在一個寶函之中,寶函放置在一個七寶舍利塔內,而這個七寶舍利塔則放置在一個多層的樓閣的第二層之中。玄奘看到的舍利顏色同法顯看的基本相同,即黃白色,但大小同法顯的記載略有不同,變成了“週一尺二寸”,而且“發孔分明”。
後來,供奉在這裡的佛頂舍利又分出一部分供奉在了迦畢試國。玄奘曾經對此有明確記載:“王城西北大河南岸舊王伽藍……其伽藍東南有一伽藍,亦名舊王,有如來頂骨一片,面廣寸余,其色黃白,發孔分明……每至六齋,王及大臣散花供養。”“面廣寸余”,可見迦畢試國的佛頂舍利明顯比西北印度那竭國的佛頂舍利小。
      歷史上到過醯羅城的中國高僧還有很多。南朝的宋雲和法勇、唐代的新羅僧人慧超等都曾來此瞻禮過佛骨舍利。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上《玄明傳》和卷下的《道琳傳》中,都有對迦畢試國佛頂骨舍利的記載。此後一百餘年,唐使車奉朝(後取法名悟空)入天竺。在《悟空入竺記》中記載了在迦濕密國(迦濕彌羅)入幹陀羅(犍陀羅)供奉有佛頂骨舍利。

什麼叫舍利


佛頂骨舍利在中國

      佛頂骨舍利傳到中國的明確記載始於唐代。《法苑珠林》卷二十九載:“至大唐龍朔元年(公元661年)春初,使人王玄策從西國將來(佛頂骨),今在宮內供養。”此佛頂骨舍利乃王玄策取之於迦畢試國古王寺。
      唐道宣法師著《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上載:“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春三月,下敕取(佛指骨)舍利,往東都入內供養。時周(周王李顯,高宗第七子)又獻佛頂骨至京師,人或見者,高五寸、闊四寸許,黃紫色……”這裡周王李顯所獻頂骨出之何處,並無交待,但似非王玄策所取者。
      在此時期,又有兩次關於佛頂骨舍利記載。
      《法華傳記》卷五載:“唐高宗麟德六年(公元664年),有西域僧獻三道佛頂骨”。 韓國江原道北部鳳幹寺據説安奉有佛頂骨舍利。此出之於《三國遺事》卷三載:“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三月。慈藏等人自唐取得《大藏經》一部四百餘函,及佛舍利、佛頂骨舍利、佛牙、袈裟等返回新羅”。
      以上唐代佛頂骨舍利四事,前後不過二十年,可知佛頂骨舍利的信奉供養之一時之盛。此後,西夏國皇太后于天佑垂聖元年(宋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為“幼登宸極”的小皇帝李諒祚(毅宗)建寺塔安奉宋仁宗所賜《大藏經》,及西天高僧所進的佛中指骨、佛頂骨舍利等。又有遼道宗大安八年(公元1092年),河北涿州雲居寺建釋迦佛舍利塔成,供奉佛頂骨舍利的記載。
      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使人去中天竺取佛頂骨舍利。據湯用彤、季羨林先生對佛教文獻的梳理,太平興國年間時有印度高僧將佛頂骨帶入中國,如: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成都沙門光遠遊西天還,詣闕進西天竺王子沒徙曩表、佛頂印、貝多葉、菩提樹葉。詔三藏施護譯其表。”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沙門法遇自西天來獻佛頂舍利、貝葉梵經。法遇化眾造龍寶蓋、金蘭袈裟,將再往中天竺金剛座所供養。”
      另外,據南宋承儀郎李攸著《宋朝事實》卷十二記載:宋至道元年,有天竺人向宋朝進貢佛頂骨。
      以上記載説明:南京供奉舍利的歷史傳統悠久;此次發現與北宋時期佛教中興的大背景密切相關。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出土文物系列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