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先鋒]周憲梁:一張報紙“卷活”一個病人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27日 09: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老百姓健康的忠誠守護者(時代先鋒)——記北京協和醫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門診部主任周憲梁(上)

圖為周憲梁在為患者進行診斷。人民圖片

  他是革命老區軍人的後代,深知百姓疾苦。十幾年來,為無數患者特別是貧困病人解除病痛,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也矢志不渝。

  他把病人當成親人,處處為患者着想,從來不讓病人多花一分錢。別人都説他“傻”,他回答:“要對得起‘白衣天使’這個稱謂!”

  他主動到條件最艱苦、群眾最需要的地方,隨時隨地給病人診治,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濃濃親情。

  他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共産黨員、全國衞生系統先進個人,獲首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還被授予白求恩獎章。

  他就是北京協和醫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門診部主任、我國著名的內科心血管病專家周憲梁。

  兩份處方與超倍加號

  4月20日14時,記者如約來到阜外醫院接待室。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周憲梁。到門診大廳一看,他被病人圍得嚴嚴實實。聽口音,有東北的,有河南的,有內蒙古的……周憲梁歉意地跟記者打了個招呼,繼續認真地接受患者諮詢。

  今年81歲的焦香春老人,十幾年前患上心臟房顫,看過很多醫生,都要求做手術。5年前,女兒從網上查到周憲梁的良好口碑,一家人就直奔阜外醫院而來,“周教授每次都耐心講解病情,讓我心裏一下子踏實了很多。為了治病,全家人過去跑了不少醫院,吃了太多的藥,醫生還要做手術,結果都不見好。找周教授看了兩次就找到病因,開的藥便宜還管用,另外還給一份處方,在哈爾濱就能抓藥。這不,要回家了,再讓周教授看看,開點藥帶回去吃。”

  大約過了15分鐘,周憲梁示意記者到10號診室等他。屁股還沒坐穩,又一撥病人涌了進來。15分鐘後,一位老年患者滿意地起身,來自內蒙古的楊四潤連忙坐上去。看病歷、問病情、聽診,“這藥不貴,效果還好。我多開一個方子,你在當地藥店買得到,就不要往北京跑了。另外,平時要戒煙酒,飲食上多吃清淡類食品,還要多運動……”

  像周憲梁這樣的教授,整個阜外醫院有30多名。門診部黨支部書記張莉説,專家都在二樓坐診,特需號300元一個。然而,周主任執意在一樓坐診,掛號費按普通專家14元計。“一般的專家,一天最多看20個病人。周憲梁的常規號是每天12個,但他經常‘超倍加號’,看到24個或36個甚至更多。常常是新聞聯播都結束了,他還在忙。”

  2009年8月的一天,天氣格外悶熱。周憲梁又加了30多個號,前一天就感覺身體不適。為最後一名患者看完病後,周憲梁大汗淋漓,腰部疼痛難忍,眼前一黑栽倒在地。大家趕緊把他抬到輪椅上,推着往急診室跑。才住了一天醫院,腰還疼着,周憲梁又上班了。

  不少人説周憲梁“傻”,但他説,在這個世界上病人最需要理解、同情和幫助,自己多付出一點,就能給病人及其家人帶來莫大的安慰和希望。

  一張報紙“卷活”一個病人

  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至今還流傳着一個“北京來了周神醫”的故事。

  2005年7月的一天,周憲梁到兵團某醫院救治患者。下午5時多,王院長一路小跑趕來,“周教授,快去看看吧,一個危重病人昏迷了!”這是一位72歲的離休幹部,上下肢體都失去了知覺,大夫擔心是腦出血,既恐懼又無措。周憲梁趕到後,摸摸病人的脖子,測測血壓,聽聽心率,回頭問身後的大夫:“有面罩嗎?”“沒有。”“有報紙嗎?”“那倒有。”周憲梁把一張報紙迅速卷成面罩的樣子,罩在病人臉上。在場的人面面相覷。“要不了10分鐘,病人就會醒!”過了5分半,老人睜開眼睛,抬抬胳膊,抬抬腿,居然能下地了。

  關鍵時刻,周憲梁這麼神奇,奧妙在哪?他手一擺説:“我是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判斷病人是高通氣綜合徵——人體內呼出大量二氧化碳,排酸過多,導致血液鹼中毒,引發低鉀血症,造成運動和意識障礙,上下肢體都失去知覺。把報紙卷成面罩的樣子,罩在病人臉上,是為了把二氧化碳呼回來,使血鉀恢復正常。”

  一張報紙“卷活”一個病人!“周神醫”的消息不脛而走,不少老百姓搭着馬車,連夜從郊縣趕來求診。看著鄉親們熱切期待的目光,周憲梁把所有的苦和累都拋在腦後,更不管醫療條件有多簡陋,堅持天天出診,從不限號。不少患者看了很多醫院都沒治好的病,經他的分析、診斷、治療,很快就明顯好轉。

  作為大別山革命老區的軍人後代,周憲梁深知群眾的疾苦、看病的不易。他決心到條件最艱苦、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用所學的本領為患者看好病。2005年,周憲梁舍家別子報名援疆,來到南疆阿克蘇市的兵團農一師醫院。到達當天,周憲梁就被200多名患者圍了起來。從上午10時一直忙到晚上8時,10個小時看了160個病人。

  一年下來,周憲梁跑遍了南疆地區,接診上萬人次,和當地群眾結下濃濃親情。離開新疆那天,從門診大廳到醫院大門,不到200米,周憲梁足足走了兩個鐘頭。上千人擠在院子裏,大家含着淚,圍着車子不讓走。

  家境貧寒的患者最需要醫生

  “一人得病,全家受窮”,這是有些困難家庭面對的現實。

  這些年,周憲梁曾多次深入到新疆、陜北、井岡山等老少邊窮地區,親眼看到過不少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深切體會到什麼叫“一小病就是一場大災”。“我要用自己的知識,為最需要的人看好病,貧困患者最需要醫生。”

  維吾爾族姑娘努爾古麗患了海綿狀血管瘤,右邊臉都鼓成球狀,把嘴都堵住了,只能靠流食維持生命。此前,家人跑遍阿克蘇多家醫院,都因病情嚴重和缺錢而無法治愈。家人抱着最後一線希望到農一師醫院找周憲梁。“小姑娘的眼睛望著我,充滿了求生的渴望。”周憲梁立即提供無償救助,他還在醫院發起捐款活動。孩子的病和他研究課題分屬不同學科,周憲梁跑到西安搬救兵,甚至買好機票送到專家手中,請來兩位老教授赴疆會診和做手術。

  經過十多次軟化和手術後,努爾古麗的病情終於穩定了。2006年“五一”,周憲梁來到小努爾古麗家看望他們,並送去600元錢。後來,周憲梁在北京又見到了健康活潑的努爾古麗。

  “周教授對病人特別是貧困的患者太好了!”周憲梁指導的研究生張琳説,作為醫生,為病人看好病,就算盡了天職了,但周老師還時常給貧窮患者捐錢,經常幫病人交檢查費。這些病人他很多都不認識,也從來不問人家姓名。(記者 閻曉明 王明浩)

責編:張蘭

打印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