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地溝油:依然在“地下”?(2010.03.24)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01日 16: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com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地溝油從我們的餐桌上流了出去,轉了一圈又流了回來,這做到了循環利用,也做到了綠色經濟,但是這個“綠色”是活活把人氣綠、嚇綠。
    如果有學者做了這個一個比方,他説我們吃的每十頓飯裏面,就有可能一頓是用地溝油做的,聽了這樣的比例之後,您會做何感想呢?

    “圍剿地溝油”,就在一週前,《中國青年報》的報道披露了一個驚人的數據,那就是我們每年有200萬到300萬噸地溝油溜回餐桌。
    這份報告採訪的是武漢工業學院教授何東平,由於何教授的另一身份是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工作組組長,因此,該報道立即引發各界強烈關注。然而戲劇性的是,報道出來兩天后,何東平教授否認了這一説法。
何東平(武漢工業學院教授):
    它加工以後吃肯定死不了,它不像三聚氰胺可以致人死地,但是從道德倫理上讓人受不了。

    3月19日,何東平召開新聞發佈會,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緊規範廢棄油脂收集工作。在這個新聞發佈會上,他否認了此前説過的數據。那麼,從報道見報到新聞發佈會改口,短短的兩天時間裏究竟發生了什麼?
蔣昕捷(《中國青年報》記者):
    (他説)一天之內有50多家媒體給他打電話,包括境外的,然後各級領導各部門也給他打電話,他説他壓力很大,他説他壓力主要在這個數字上。

    二、三百萬噸的確是個觸目驚心的數字,然而這麼多的電話中是哪些給了他很大的壓力呢?何東平教授的改口是出於科學嚴謹的考慮,還是源於這些電話中的壓力,我們尚無法得知。只是,何教授的這一改口是否就真能平息幾天來的軒然大波呢?
蔣昕捷:
    這篇報道本身探討的是地溝油檢測的難題,因為我們這個版面就是科學探索版面,一向是發科普報道的,所以沒想到這一次。

    一篇科普報道究竟觸動了現實中誰的神經?對比3月17日的報道和3月19日的新聞發佈會,最主要的變化有兩處:一是何東平説,自己並沒有對全國的地溝油狀況進行過調整,也沒有説過有300萬噸地溝油回流餐桌;二就是原先的地溝油中的黃曲黴素毒性百倍于砒霜的説法也是失當的,他也沒有取得地溝油進入餐桌的有效的證據。
蔣昕捷:
    採訪的時候,我問的第一句話就是地溝油的規模有多少,當時何教授就説200萬到300萬噸。

    事實上,就在今年《北京科技報》的報道“餐館‘地溝油’”黑幕中,何教授也曾對《北京科技報》的記者説,2009年上半年,全國各地返回餐桌的地溝油大約有200萬噸。即使在何教授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他也提到,據統計,我國每年消耗油脂中的15%,約330萬噸成為廢棄油脂。
蔣昕捷:
    廢棄油脂當中有多少被回收利用,比如説做生物柴油,或者做化肥,或者做肥皂、化工産品,還有多少做地溝油?我覺得做地溝油的這個比例你找不到,但是有多少正規利用,因為這個是可以統計的。我最近看到安徽合肥的媒體就做了一個調研,他們就找正規回收的廠,看每年回收的規模,發現他們不足三分之一。也就是説,有三分之二的廢棄油脂可能去向不明,不知道它做了什麼。

    就在爭議聲中,一週以來,全國各地紛紛突擊圍剿地溝油。國家食藥監管局也發佈緊急通知,要求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業。
    事實上,公眾最為關注的不僅僅是地溝油的總量和毒性,而是為什麼這麼多年,地溝油如此無法見光,但卻就是無法杜絕?這次的圍剿過後,地溝油會不會又像三聚氰胺一樣捲土重來呢?這個綿延多年的頑疾究竟該如何徹底根治?

  

責編:劉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