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輝:本週,全球汽車業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
雄霸世界車壇77年的通用汽車轟然倒下,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企業破産案。
《金融時報》:一個美國時代的終結
英國《金融時報》説,通用破産標誌著"一個美國時代的終結"。
美聯社:美國的心跳
美聯社的標題則更煽情:《通用曾是美國的心跳》
通用汽車,成立於1908年,從1931年起一直穩坐世界汽車製造商頭號交椅。
通用汽車成了美國夢的象徵,美國工業時代的代名詞,它激發了流行歌手的熱情,也成為好萊塢電影中的符號,美國人甚至習慣以通用汽車來衡量自己的成就,比如,擁有一輛凱迪拉克就意味著美國夢的實現。
康輝:然而,巨人往往被自身的重量壓垮。
近年來,體系龐大的通用暴露出諸多缺點:市場反應遲鈍、産品組合惡化、福利負擔沉重,與亞洲同行相比缺乏深層競爭力。
6月1日,股價跌去96%的通用被剔除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成分股。
不過,為了挽救這顆美國工業的心臟,奧巴馬政府先後投下500億美元鉅資,將持有新通用60%股份。
美國總統奧巴馬:通用和它的股東們,和我的汽車業特別工作組一起,制定了可行的重組計劃,這將給美國的標誌性公司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彭博社擔心,通用可能成為"奧巴馬的越南"。
《洛杉磯時報》也尖銳地問道:瘦身後的通用能成功嗎?經銷商減少、海外業務被出售、市場份額也在減少,新通用真的能贏利還是僅僅延緩它最終滅亡的命運?
但《華盛頓郵報》認為,奧巴馬拯救通用,是因為美國無法承受通用突然死亡的代價。
經濟上這將傷害美國整個汽車工業,政治上則是對國家自尊的致命打擊。更何況,汽車業工人在密歇根、俄亥俄、印第安納和威斯康星等州人數眾多,是美國兩黨競選必爭之地。
康輝:美國人對通用的感情可以説是非常深厚,而在此次通用破産案中,一個中國元素的介入也引起極大爭議。6月2號,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宣佈,已與四川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就出售悍馬事宜達成備忘錄。
《朝鮮日報》 "中國雄心"
韓國《朝鮮日報》認為這顯示了中國未來主導全球汽車業的雄心。
《金融時報》 "美國夢的碎片"
而英國《金融時報》則説這是:中國買下了"美國夢的碎片"。
《路透社》 "蛇吞大象?"
路透社則提醒騰中,收購悍馬有如蛇吞大象,小心消化不良。
中國國內媒體也是議論紛紛。
《新京報》認為,收購悍馬讓中國汽車業在全球重要市場美國安下一枚重要棋子,堪稱汽車版的"潛伏"。
《京華時報》卻指出,悍馬其實早已不悍,作為"綠色、節能、環保"的反義詞,悍馬在美國是一個失敗的品牌,在中國,去年也只賣出69輛,騰中收購是衝動還是機遇,值得三思。
康輝:《商業週刊》:汽車業指揮棒轉移到新興經濟體時代的拐點
不過,從通用倒下到悍馬易主,《商業週刊》敏銳地察覺到:這可能是汽車業指揮棒從美國轉移到新興經濟體時代的拐點。
《紐約時報》:美國是否需要汽車工業?
《紐約時報》則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美國是否需要汽車工業?
回顧歷史,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産業轉移一直沒有停止過。
18世紀英國紡織佔世界80%,此後美國、日本、印度及中國先後成為紡織品主要生産國。
第二次産業轉移發生在鋼鐵業。
1890年美國取代英國成為第一産鋼國,1981年,日本鋼産量又超過美國。
康輝:就像《紐約時報》説的:美國汽車業衰落是産業分工的必然,背後則是"美國製造"被"美國設計"所代替。
明白了這個,當美國説"別了,通用"時,心情是不是可以稍稍輕鬆一點?
責編: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