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01日 11: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com
這次調查的對像是成都市青白江區辦的一張報紙叫《青白江報》。看到這張報,我們才知道,它沒有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的正式刊號,只有一個內部刊物的準印號。報社的社長李順治告訴記者,“因為這幾年從中央開始對刊號管理非常嚴格,所以我們先就這樣運作。”
按照國家規定,內部報刊是不準對外發行徵訂,更不準收費的。那麼像《青白江報》這樣沒有刊號的小報是怎麼發行出去的呢?我們首先發現,它不僅對外公開發行,而且還通過區裏主要領導公開提出發行要求。去年9月,區裏領導更明確提出:在完成《成都日報》、《青白江報》等的徵訂任務之前,一律不準公費訂閱其他報刊。
但就在這樣的力度推動下,報紙還是訂不下去。於是,區裏的領導又想到了一個有力的部門——工商局。
報社社長:選擇工商局的目的,主要還是從目前市場經濟發展的情況(出發),工商系統訂報有訂報的積極性。記者就此採訪了成都市青白江區工商局副局長馬武壽。
記者:工商局是管理流通市場的,訂報的事怎麼跟工商局的業務發生關係了呢?
馬武壽:發行《青白江報》就是按照區上的安排和要求來具體辦的,而我們市工商局歷來都要求底下不要這樣幹。
記者:市工商局的要求和青白江區的要求正好相反?
馬武壽:有這麼一個情況。
工商局是個行政執法部門,管着個體戶。區裏就要求工商局把報紙攤派他們。
記者:區裏除了籠統提一下要求,讓你們幫助發行《青白江報》以外,提出具體的任務嗎?
馬武壽:提了任務。
記者:怎麼提的?
馬武壽:3600份。
記者:區裏要求你們這麼幹,市工商局不同意你們這麼幹,那你怎麼執行?執行哪一個?
接了任務,就要層層分解下去。
記者:區裏給您明確提出了3600份的要求,您這個任務是怎麼完成的呢?
馬武壽:我們就把這個任務分配給各個工商所,底下抵觸情緒比較大。
記者:誰的抵觸情緒比較大?
馬武壽:個體工商戶有點抵觸。
儘管工商局説是自願訂報,我們再下去聽聽個體戶的反映,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記者:訂《青白江報》了嗎
個體戶A:都是訂了的。
記者:要求訂嗎?
個體戶A:是。
記者:您自己不訂行不行?
個體戶A:不行,他就把錢扣了。
記者:必須訂的是哪家報?
個體戶B:《青白江報》。必須得訂,我是給了錢的。
記者:自己能不能説不訂?
個體戶B:如果説不給,他們過來收,非收不可。
記者:如果個體戶説負擔比較重了,我就不訂了行不行?
個體戶B:不行。
記者:為什麼?
個體戶B:不行就不行嘛,就不給你辦(年檢)。
如果説強迫訂報還是出於加強宣傳的動機,那麼人家交了錢,把報紙給人家也是好的。可我們看到的情況卻非如此。
個體戶:我們訂了報紙,卻沒拿到報紙。
記者:沒見過報紙?
個體戶:沒有。
記者:你看看哪個見過報紙嗎?
個體戶:沒哪個見過。
記者:一張報紙都沒看到?
個體戶:哪看過報紙。錢交了不給報,你要是説話你就別幹了,你就關門吧。説都不敢開腔。
記者:要提意見就讓你關門?
個體戶:對。一提意見就關門。
有的個體戶實在不願交這冤枉錢,就想矇混過關,哪知工商幹部的眼睛是雪亮的。
個體戶:他喊我們徵訂的時候,我説我們有《青白江報》了。他説你有《青白江報》你就把發票拿來嘛。
記者:你想跟工商的謊稱自己已經有了,他們不信?
個體戶:不信。
記者:你説你訂完了,非要你把收據拿來。
個體戶:就是這意思。
另一個體戶説的更明白——
個體戶:如果你今天不交(訂報費)的話,就要收你東西,他們説的要踩他。
記者:這“踩”是什麼意思?
個體戶:意思就是講要整你。
記者:就因為你提意見,説不交這個費用?
個體戶:對。他就要整你要踩你,明説要踩。
對那些實在不願交錢的,有的工商幹部就加大了力度。
於是,報社的訂報收據就這樣通過工商幹部的手,到了個體戶手中。其實,並不是個體戶不看報,他們反映,是要看質量好的報。一位自費訂閱了《商報》的個體戶表示,《青白江報》“隨便哪個都不想看,就連他們(指辦報者)自己也不看。”
就這樣幹,這份小報也只能訂出3000多份,區裏交給工商的任務還是沒法完成。
記者:給你們下達的任務量是多大?
工作人員:800份 。
記者:完成了沒有?
工作人員:沒有完成,才560多份。
記者:你一定看過國家的法律和法規,那麼內部資料能做廣告嗎?
李順治:這個是不能做的,這個規矩我知道。但是,報紙在運作上有一定的經濟缺口,所以本着自願的原則,他們給一點,我們就適當收一點。
但這樣的小報能有人來登廣告嗎?調查中我們看到,他們自有他們的辦法。他們還是想到了有關的監督管理部門。在青白江區,我們看到了一份這樣的文件。是由藥監局發給藥店的。要他們參加青白江報的廣告宣傳。
記者:那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文或者叫這樣的通知,對於下面的醫藥經營單位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記者採訪了成都市青白江區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夏麗。
記者:為什麼要發這個通知?您看到這個文的時候,想沒想到過報社在這裡面會有經濟運作,也就是説收費?
夏麗:沒具體去想。
然而,在報社的宣傳策劃書上記者卻看到已經明碼標價了。錢就這樣掙來了,而損失的則可能是行政執法部門的形象。青白江區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夏麗坦言這麼做“也不是非常規範”。
這些現象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在於報刊的散亂爛。大小單位誰都要辦報,條件卻是既沒有國家批准的刊號,也沒有辦報的資金,而區裏唯一的理由是要有自己的聲音。記者就此採訪了成都市青白江區區委書記戴曉明。
戴曉明:作為一個40萬人口小的地方,要申請正規的國家刊號那肯定是申請不到的。(但是)我們認為還是應該有我們地方的聲音,要宣傳我們地方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動向和動態。
記者:對於這樣一份沒有正式刊號的內部刊物,國家法律法規對它有些什麼相關規定?區委知道嗎?
戴曉明:沒有看到過。
這樣推想下去,區裏要有自己的聲音,那麼鄉里村裏也要有自己的聲音。那該辦多少報紙才是個頭呀。賣不出去的報紙最後都要轉 化為群眾的負擔。在強行攤派的同時,也勢必在影響着政府部門的形象。採訪中我們就發現,區裏的攤派要求與工商機關的自律要求是抵觸的。
據了解,成都市19個區縣就有18個辦了這樣的小報。為了切實減輕群眾負擔,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部署了治理報刊散亂和攤派的專項行動,並頒佈了實施細則。行動的核心就是斬斷小報小刊和行政執法部門千絲萬縷的聯絡。從我們調查的成都市青白江區這張小報的情況看,這項治理實在是勢在必行了。(文/範本吉、寧柯)
責編: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