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日誌中國 >> 正文

“秦始皇十二銅人”今何在?為何要鑄造它們?

發佈時間:2009年12月08日 1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史料記載,秦始皇掃六合、兼天下、築長城、通直道、書同文、車同軌、統度量,完成了他的統一中國大業後,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收繳天下兵器,冶鑄了十二個重各千石的大銅人,立在阿房宮的前殿。

  秦朝建國時間很短,僅15年,留存下來的史料也很有限,秦始皇為何鑄造十二銅人?銅人有多重多高?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怎樣鑄造?在什麼地方鑄造?是誰鑄造的?又是怎樣消失的?有沒有重新發現的可能性?這些問題均成為千古之謎。

  今年56歲的民間考古人士王根權先生歷時20年潛心研究秦漢史,對“秦十二銅人”留下的千古之謎,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計算出“銅人”重量、身高,尋找到了2230多年前鑄造銅人的遺址和遺留物,以及破解出鑄造的工藝與方法,並斷言:“還有兩個‘銅人’留在西安境內。”

  “十二銅人”究竟有多大?

  凡是遊覽過阿房宮的人,對宮前兩側一邊6個兩邊共12個筆直挺立的巨大的銅人塑像,一定印象深刻。據導遊介紹,這些高達4人高的銅人,就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鑄造的“十二銅人”模擬品,是西安電影製片廠為拍電影留下的道具。

  陜西省考試管理中心幹部、癡迷研究“秦十二銅人”的業餘考古學者王根權研究後認為:道具“銅人”與“秦銅人”有著不少差別:其一,“秦銅人”比道具“銅人”高;第二,“秦銅人”的服飾應是狄族等少數民族的服裝,而道具“銅人”卻是漢服;第三,“秦銅人”全部是男性,而道具“銅人”中有兩名女性;第四,“秦銅人”沒有手持樂器的藝人樂工,道具“銅人”中卻有。關於秦銅人的重量,王根權認為史料中有“重各千石”、“鍾小者皆千石也”、“各重三十四萬斤”、“各重二十四萬斤”記載。為什麼會有四種數字呢?這些數字均屬估計數字非確切數字,千石之説只是泛指,十二枚銅人不是一樣大,也不是一樣重,小者千石,大者應該大於千石。石是秦時的重量單位,一石為一百二十斤。秦時的一斤等於現在的256.26克,如此計算下來,最小的一尊銅人重量也在30噸以上,大的則在87噸以上。

  王根權認為,史料記載有三説,“高三丈”、“坐高三丈”、“有大人長五丈,足屢六尺,皆夷狄服……”這就是説“秦銅人”的高度有三種可能,一種是三丈合今8.12米;另一種是五丈合今13.7米;第三種可能是像高加座高,合今16.24米。根據相關資料考證,“秦銅人”當為16.24米高。

  “十二”到底寓意什麼?

  王根權介紹,根據史料記載,“秦銅人”的銘文“李斯撰,蒙恬書”,由此可知,鑄造銅人應該是國家的大事。根據常識,凡是具有紀念意義的標誌性建築、器物、圖案,其尺寸及造型都不是隨便定的,都有一定寓意的。“秦銅人”的十二這個數字寓意著什麼呢?王根權研究認為,古時把大地分成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統合起來就是大地。大地還有一種分法,先分成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每個方向再分出兩個方向,這就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也是十二。可見十二這個數字是能夠代表大地的,而且是一個統一的大地。大地不就是天下嗎?秦始皇所建立的不就是一個天下統一的封建王朝嗎?因此,秦始皇鑄造十二銅人的“十二”第一層意思就寓意著“天下統一”。還有,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個月,如此往復便是韆鞦萬代。兩者合一,“12”這個數字解密後就是:天下統一,韆鞦萬代。而“秦銅人”應該是中國歷史上中華民族第一座和平統一紀念碑。

  秦人如何鑄造“銅人”?

  2000多年的秦時,能鑄造80余噸的銅器實屬奇跡。它是怎樣鑄造出來的呢?王根權研究後認為它是採用地坑法鑄造的。地坑法就是在地下挖個大坑,依坑作成范模,鑄成後挖開地坑將鑄器拖出來。鑄器小容易拖出來運走,鑄器太大,拖出坑又成了問題。秦時的設計者想出了辦法:在地面上築臺,在台中心做范,鑄成後破壞築臺,鑄器即可容易運走。鑄下一個時,補好築臺,重做范模。范的問題解決了,銅水溶化的問題又如何解決呢?根據以往考古發現,在殷墟安陽小屯一帶,曾在冶煉遺址裏發現有鉗鍋殘片,經復原,可盛銅液12.7公斤。按此推算鑄造銅人,需要三到五千套這樣的設備方可完成。三到五千套設備,需要數萬人操作。分散溶銅容易,統一澆鑄就難了,其配合協調問題是很難解決的。設計者倣照“將軍盔”的原理在范模臺上做了個大形固定鉗鍋,再讓銅液溶化後能夠自行流出,注入地坑范模中。不斷地對鉗鍋燒火加溫使銅塊溶化流出,再不斷地投以銅料,這樣以來就形成了泉注式的銅水,澆鑄問題也就解決了。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