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9:新世紀最困難一年 我國實現糧食“六連增”

發佈時間:2010年01月12日 11: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綜合

  在新世紀以來最困難的一年,我國實現了糧食“六連增”,並連續3年穩定在1萬億斤的臺階上。農業農村經濟逆勢增長,使我們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贏得了主動,為全年保增長保穩定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撐,為進一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夯實了基礎。這一年,億萬農民備感統籌城鄉發展的溫暖。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000元,增長6%以上。

  福建省寧化縣中沙鄉農民金桃(右)與家人一起在承包田裏收割稻穀。(資料圖片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現代農業健步發展 糧食穩得住增得了

  越是經濟困難,越要加強農業基礎,越要保障農産品供給。然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深,國際國內農産品市場波動加劇,農民轉移就業壓力加大,特大乾旱歷史罕見。糧食穩得住,增得了嗎?去年初,人們表示擔心。收穫季節,人們長舒了一口氣。

  糧食産量10600億斤,連續3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實現連續6年增産。油料、園藝等作物穩定發展。預計油料産量3049萬噸,增長3.2%;蔬菜、水果、茶葉、花卉、天然橡膠等園藝産品穩定增長。畜牧業趨穩向好,預計2009年肉類總産量7500萬噸,增長3.1%;生豬生産穩定發展,奶業加快恢復,禽蛋供給充足。

  與此同時,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全面推進、健步發展,農業發展方式加速向科技型、集約型轉變。

  2009年,高産創建示範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推開,農業部糧棉油萬畝高産示範片由上年的600個增加到2600個。同時,各地整合資金,建設省級高産創建示範片1300多個。一個示範片就是一個新品種新技術的“新特區”,高産創建整合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重大政策性、科技性項目資源,重點向高産創建萬畝示範片傾斜,形成多單位配合、共創高産的好局面。

  農業機械化,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産率。統一作業多了,“家庭作業”少了,務工的專心務工,種田的琢磨種田,糧食生産穩定發展。2009年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預計將超48.8%,連續4年增幅在3個百分點以上。

  農業産業化經營成為農民增收重要渠道,各類農業産業化組織帶動農戶9808萬戶,參與産業化經營農戶戶均增收近1800元。

 

  支農政策不斷強化 農業農村發展後勁足

  兩名小朋友在黑龍江省綏化市東富鄉東升村的玉米堆上玩耍(資料圖片:2008年9月30日攝 新華社發)。

  農業農村經濟為什麼能頂住重重困難,繼續成為國民經濟運行的亮點?答案是全國上下對“三農”發展的認識高度一致,支農政策不斷強化,支農機制不斷完善,農業基礎得到不斷加強。

  中央明確指出,擴內需、保增長,最大潛力在農村。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中央繼續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穩定糧食生産不放鬆。去年新增4萬億投資中,加大了向農業農村的傾斜力度,安排農村沼氣、優糧工程、標準糧田等農業投資200.5億元。2009年,中央財政支農資金7161.4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其中,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四項達1230.8億元,增長19.4%。

  夯實基礎添後勁。水利建設高強度投資,2008—2009冬春季節,全國累計完成投資1235.5億元,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2900萬畝。2009年中央財政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66億元,同比增加近30%,集中改造中低産田。初步統計,2660多萬畝“望天田”實現旱澇保收。

  嚴守耕地“紅線”,大力實施土地整治,資金向補充耕地任務重的地區和糧食主産區傾斜。去年以來,國家支持吉林、寧夏、黑龍江等省區實施了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建設規模1719萬畝,預計新增耕地683萬畝。

  中央決策得當、部署有力,各地積極響應、落實得力,農民生産積極性繼續得到調動,農業生産條件繼續改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獲得持久動力。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