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秦嶺大熊貓棲息地十年來存擴散趨勢

發佈時間:2009年12月19日 11: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陜西頻道12月19日電(記者馮國)根據三十多年來中國秦嶺大熊貓棲息地的跟蹤研究,專家認為秦嶺大熊貓棲息地近十年來存在向北向西擴散的趨勢,今後繼續保持這一趨勢對於秦嶺大熊貓保護至關重要。

  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研究員金學林説,從前幾年的監測結果看,棲息地範圍基本與第三次大熊貓調查相同,十餘年來存在沿陜西秦嶺梁向北向西擴散的趨勢。這種趨勢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在佛坪縣108國道兩側發現有大熊貓活動痕跡;二是在周至黑河森林公園大熊貓的活動向低海拔延伸;三是在太白縣黃柏垣一帶,大熊貓的活動密度加大,特別是在湑水河二郎壩一帶,興隆嶺和牛尾河種群大熊貓的活動痕跡越來越近;四是在留壩縣大熊貓活動痕跡又有向西擴散的趨勢。

  據陜西省林業廳介紹,從2004年起,陜西省林業廳與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開展秦嶺大熊貓種群及其棲息地的監測,監測的區域包括第三次大熊貓調查確定的大熊貓分佈區以及近年來發現過大熊貓痕跡的區域,共布設監測樣線275條,每年春季(3-4月)和冬季(10-11月)對大熊貓活動痕跡、竹林、植被及人為擾動等進行全面監測,並通過野外巡護和大熊貓救護等工作對在原棲息地以外發現的活動痕跡進行統計。監測結果雖然不能反映大熊貓的種群數量,但卻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大熊貓的分佈及活動範圍。

  大熊貓作為動物中的“活化石”,該物種出現在地球上已經有800-900萬年,一度曾廣布于中國南部諸省,最北達到北京的週口店一帶。但是由於氣候變遷,特別是近代人類活動的影響等因素,其分佈區域迅速縮減,目前僅存于中國四川、甘肅和陜西三省的部分地區。秦嶺已經成為大熊貓分佈的最北和最東限。秦嶺大熊貓作為一個獨立亞種,其數量約有300只,僅生存在陜西境內的秦嶺山區,探討其棲息地的歷史變化和原因對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金學林説,1973年至1976年,陜西省生物資源調查隊用路線統計的方法對秦嶺山區的大熊貓分佈進行了調查,發現秦嶺大熊貓在陜西秦嶺地區的分佈,大約限定在東起寧陜縣呈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脊,向西過周至縣經佛坪縣、洋縣到太白縣的鰲山止。與這一條主山帶相垂直的諸山系共同組成一“梳齒狀”結構。秦嶺地區的大熊貓即棲于“梳齒”兩側的溝、谷竹林中。

  上世紀80年代,由於秦嶺大熊貓分佈區大面積竹子開花,大熊貓的命運引起人們高度關注。1986年,陜西省野生動物管理工作站等組織了一次全面調查。結果顯示,陜西省在佛坪、洋縣、太白、周至和寧陜5縣有大熊貓分佈,種群數量240-290只,分佈範圍至少為佛坪、洋縣、留壩、太白、周至、寧陜6個縣。

  2000年至2002年,陜西省林業廳組織開展了秦嶺地區第三次大熊貓分佈及數量普查,在以往已掌握數據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布樣調查,並根據大熊貓活動痕跡,採用巢域法+咬節區分法計算大熊貓數量。在隨後的2005年6月又對鳳縣屋樑山和紫柏山一帶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秦嶺大熊貓分佈區已經擴展到9縣,新增了寧強、鳳縣和城固等4縣。棲息地面積有所擴大,但被分割成7個版塊,以興隆嶺為中心分別向東西兩向擴散,其中以興隆嶺版塊最大,生存大熊貓的數量最多,約有220只大熊貓生存於此。

  專家認為,有大熊貓出現(發現痕跡)並具有適當密度的竹子和一定鬱閉度的喬木、水源,以及人為干擾程度較小的地方,理論就可以確定為棲息地。秦嶺大熊貓棲息地在上世紀90年代前出現縮小和片段化,而在90年代後又出現擴大和連片的趨勢,這正好與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森林採伐和80年代通車的國道將棲息地東西分割有關,加劇了大熊貓棲息地的片段化。

  金學林説,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為大熊貓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1998年天然林禁伐後,秦嶺大熊貓棲息地植被得到了較快恢復,一些地方又重新成為大熊貓的棲息地,大熊貓棲息地面積逐漸擴大。“只有繼續保持這種趨勢,秦嶺大熊貓才有未來。”(完)

責編:李戎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