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世界解讀三中全會公報 感嘆中國改革決心

發佈時間:2013年11月13日 05: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12日會議閉幕發表了三中全會公報。

  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12日會議閉幕發表了三中全會公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昨天閉幕,當天發表的公報以及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被視為中國新一屆領導層施政綱領的首次系統性亮相。對於已公佈的這份近5000字的公報,從澳大利亞的銅礦老闆到美國白宮的戰略家,全世界都在努力解讀。在眾多嶄新提法中,世界媒體12日關注最多的是,中國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被視為一種新的表述,是中國堅定走市場經濟道路的一個信號。公報還提到中國將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在周邊國家中引發猜測。中國學者認為中國面臨多種安全威脅,迫切需要整合資源,提高應對層級,韓國媒體則迅速聯想到中日釣魚島的緊張局勢。德國學者霍爾特曼12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説,中國當前的經濟增長等指標都不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領導人拿出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姿態推動改革,需要很大的勇氣,這在西方國家是不可想象的。

  世界感受中國改革決心

  “三中全會(公報):這個時刻終於來了。”昨天傍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迅速刊登了三中全會公報發佈的消息,透著望眼欲穿之感。報道稱,過去4天,一直盯著新浪微博、《人民日報》和央視新聞廣播,試圖尋找會場上在討論什麼的信息。美國《全球郵報》12日稱,十八屆三中全會週二在北京閉幕,中國經濟未來方向的決定對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潛在影響。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週二閉幕,會議勾勒了中國未來深化改革的重點和路線圖。”路透社12日試圖迅速解讀近5000字的公報,其報道列出了一些“要點”:中國將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中國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中國要建設城鄉統一用地市場,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美聯社説,旨在為今後10年制定改革藍圖的四天中共會議結束時發佈的簡短聲明,沒給出具體細節。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公報許多修辭與傳統相似,但具體措施可能涉及切實的改變。東京一位熟悉中國政治的華人學者説,按慣例,《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幾日內將公佈。

  英國《金融時報》最關注的是“中共改革方案稱維護憲法權威”。報道稱,中共在12日公佈的一份旨在推進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中宣稱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並明確了各級黨委在推進改革過程中的“領導責任”。這份外界密切關注的文件勾勒出中國最高領導層對未來五年的改革構想。彭博社關注的則是“政策峰會後中國承諾賦予市場決定性作用”。“俄羅斯之聲”説,在之前的中共文件描述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的是“基礎性”作用。俄紐帶新聞網12日報道稱,“中國選擇了市場改革方針”。分析人士認為,一些改革計劃將會受到強大阻力,包括地方政府或國家壟斷部門。

  “中國經濟會走哪條道路?”在BBC看來,12日三中全會閉幕給這個問題帶來答案,因為“這個會議將為中國未來10年的經濟進步確定基調和方向”。韓聯社12日報道稱,三中全會通過相關文件,未來10年中國國政運行的基調已經確立,那就是深化改革。而未來中國將進入自鄧小平開始改革開放以後更加深入進行改革的新時代。社會主義中國在歷經30餘年的改革開放,在牢牢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各種副作用也隨之而來,必須通過深化改革維持健康的肌體。

  法國《八十九街》稱,三中全會期間適逢“光棍節”,這個非正式節日已成為網購狂歡節,在消費如此旺盛下談論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很困難的,但兩位數增長的時代的確已過去,如今中國增長率以西方標準衡量很高,卻“幾乎無法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在這種背景下,中共必然會高度重視經濟領域的深化改革。“被視為華爾街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羅奇11日接受CNBC採訪時説,“中國領導人不會在每個方面都做,但大家會看到哪些領域會有一些行動,這將是鼓舞人心的。”

  國家安全委員會備受關注

  “國家安全委員會”和 “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香港《南華早報》12日聚焦這兩個新機構。報道稱,這兩個重要的新機構將在新領導層轉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新興超級大國的戰略中發揮重大作用。新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應會行使類似國家安全局的職能,協調對外關係和軍隊的決策。“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經濟重組。

  中國軍事專家李傑12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説,從發展趨勢和大國背景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將是集公安、外交、軍隊、國防、經濟安全甚至包括海洋這一塊,內外兼修,不局限于內政。美國有類似機構。如發生安全威脅,會比原來單一部門處理層次高,將從整個國家戰略層面來考慮,結合國內外形勢和各個部門具體情況統籌考慮,而非單獨處理那樣有局限性。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認為,國家安全面臨的是綜合安全問題,境內外危害國家安全的因素都很多。我們面臨的不僅是傳統安全還有非傳統安全,既有外國對中國的,也有境內敵對勢力、恐怖勢力、分裂勢力、極端勢力,因此需要綜合整治,需要更高的領導層級,更強的協調機制,更好地整合資源。

  韓國《首爾新聞》12日報道稱,中國新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而未來該委員會很可能集中處理中國國家安全最現實的問題——周邊鄰國關係。特別是如何對待存在釣魚島爭端的日本,未來該委員會很可能會劃下“紅線”。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對美國的新型大國關係也將進一步得到強化。《韓民族新聞》稱,三中全會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有些出乎意料,這似乎反映了中國領導層已經認識到周邊安保形勢的嚴峻性。目前尚不清楚該委員會的地位和具體組成,但應該和美國總統直屬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類似。

  “總體而言,公報內容符合外界的預期,比較穩健,還是堅定地推行穩妥的改革——這好像一直是中國過去幾十年改革的特點,也被一些人視為成功的秘訣之一。”德國洪堡大學國際政治學者霍爾特曼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前儘管問題重重,但中國的經濟增長數字等指標都不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領導人拿出了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姿態推動改革,這需要很大的勇氣。這在西方國家不可相像,西方多數政治家更多追求短期效益。他強調,考慮到中國的規模與複雜性,它對制度以及制度的順暢運行要求更高。

  中國自己“拿起手術刀”

  在韓國《朝鮮日報》看來,此次三中全會中國能否自己“拿起手術刀”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因為開創“中國2.0”時代,就需要剷除過去35年間推行市場經濟改革引發的貧富差距、腐敗、低效率等副作用。

  卡塔爾《海灣時報》11日稱,中國如今面臨內外壓力。在國內,人均收入超過6000美元,這種情況下,中國人要求提高,希望有安全的食品、清潔的空氣、透明的政府、住得上房子、優質的教育、社會安全和平等的機會。與此同時,國際上呼籲中國承擔一個大國的責任的聲音日益響亮。

  《新印度快報》對中國的改革看上去十分羨慕,文章強調説,在印度政治家高談闊論之際中國召開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報道説,要理解中國舉行此次三中全會的分量,就必須回顧歷史。改革35年以來,中國GDP增長率平均每年10%,使5億多人脫離貧困。雖然中國比印度的綠色革命起步晚10年,但中國人將農業從共産主義解放出來,引入了家庭責任制,投資于研發和技術,所取得的産出3倍于印度。中國通過出口積聚了幾萬億美元儲備,成為世界工廠。更重要的是,其在價值鏈上的攀升。無怪乎,哈佛大學教授沃格爾認為,20世紀沒有哪位領導人比鄧小平改變了更多人的生活。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綜合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員角南篤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三中全會公報體現出的“大膽、史無前例的改革”有助於解決貧富差距問題、環境問題以及進一步導入市場經濟制度。他説,在日本,安倍政權也在實施被稱為最困難的制度改革,中國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成功實現改革對日本來説將是有益刺激。

  香港《明報》12日稱,35年前的那次三中全會屬於撥亂反正,革故鼎新,期盼變革的國人一呼百應。而此次三中全會則牽涉到利益重新調整重新分配,觸及自家人利益更多,國人對風險的承受力更為敏感。

  香港《南華早報》發表評論文章説,歷史證明,中國最高領導層能夠彌合其意見分歧,令其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團做出一定犧牲,在最佳的前進道路上達成共識,就像1978年的改革開放和2001年的加入世貿決定一樣。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