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自冷戰結束之後,以新媒體高速發展為標誌,全球範圍的網絡空間已經形成。對於多數主權國家來説,新媒體的發展和全球網絡空間的形成,意味著一種全新執政環境的出現。在這種環境中,應對來自網絡空間謠言的挑戰,構成衡量執政能力的共同標準。
在談論治理謠言的問題時,如果試圖展開理性的討論,那就需要一定的框架,方便聚焦,避免那種彼此裝聾作啞的平行對話。這裡首先需要涉及的,是有關治理的目標:
治理網絡謠言的目標,不是消除新媒體,而是建立理性、健康、有序的網絡討論環境。新媒體的出現,是信息技術革命的産物。信息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在當今發展的前沿,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換言之,新媒體的出現,是生産力發展和進步的具體體現。生産力決定生産關係,接下來的問題顯然是生産關係、上層建築如何做出適當的調整,適應生産力發展的需要,而不是去阻擋和消除生産力的發展。就這個目標而言,需要從中央政府到基層政府、各個相關部門,在應對網絡挑戰、治理網絡謠言時牢記在心,並注意防範慣性的反撲,即在治理謠言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試圖在網絡空間,複製新媒體出現之前的環境。那就是在潑洗澡水的時候把孩子一起潑出去了。
治理網絡謠言的目標,是為網絡空間樹立多樣、立體、可行的行為規範,而不是在網絡空間實現眾口一詞。標準化流水線是新媒體出現之前工業化社會的基本特徵;網絡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個性化、多樣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問題上,也是如此。既然有主流,就必然有非主流、支流,甚至逆流。強化主流價值觀,不能、不該、也無法通過消滅其他流的方式實現。因此,治理謠言需要注重行為規則的建設,既有法律規範保障底線、紅線、邊界,也要有更加彈性的主要依靠自律的規則,引導、鼓勵網民、公司、政府多主體在網絡空間穩定、有序、活潑、健康的百花齊放。這需要多樣化的政策工具箱,對政府來説,比較忌諱那種手持錘子,看啥都像釘子的思路。
治理網絡謠言如果以規範為重,則同樣必須注重依法治國,強調三個自信基礎上的均衡、適度、匹配原則。需要注意的是,製造謠言這種行為本身在網絡空間已經激發了網絡的自我凈化功能:網民無意讓新媒體空間變成謠言主導的空間,以免屢屢被騙;網絡服務商想必也不會希望旗下産品被貼上謠言共和國這樣的標簽,導致商譽以及收入的雙重損失。
從長遠來説,治理謠言應鼓勵並保護網民、提供新媒體應用公司的自我凈化,使其能有效識別不實信息,以及長期與不實信息高度相關的賬號、用戶,而非始終完全依賴法律的強制力量。在此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新媒體的政治參與以及合理利益訴求表達功能,對網民依法舉報不法行為、批評監督政府改進政策等,給予有力保障。避免治理謠言成為貪官污吏和試圖阻擋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擋箭牌。
治理網絡謠言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在方式方法上貼近百姓生活。新媒體的發展開啟了民智,改變了民眾的審美偏好和話語習慣。治理網絡謠言因此不能以傳統政治運動的組織方式實施,對謠言、造謠者、職業傳播謠言並從中牟利者的治理,也需要匹配民眾偏好的非意識形態化語言進行表述,把握好定性的標準、批評的力度,過於意識形態化的上綱上線,反而可能模糊事實和焦點,引起沒有事實只有立場和觀點的扔泥巴大戰。▲(作者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係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