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央視評論】“大師”身邊為何總是不缺“名人”

發佈時間:2013年07月24日 20: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央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原標題:

  擅于空穴來“蛇”的“大師”王林被媒體揭開真面目後,給我印象很深的有兩句話,一句是他説自己可以隔空“戳死”某某人,另一句是他詛咒媒體記者“不得好死”。從這股狠勁兒上看,大師的氣急敗壞與普通人無異。

  當然,印象最深的還是眾多的名人、明星還有官員與王林在一起的親密合影。這些年,從氣功大師嚴新、張寶勝到神仙李一、神醫張悟本,雖然大師們的功法各有不同,出名的方式也各有所異,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大師”身邊從來就不缺“名人”捧場。

  這是為什麼?

  “大師”與“名人”是共生關係

  我有三個解釋。一,名人也是人,智商不比普通人高多少,被“大師”忽悠也在所難免;二,有些名人自己也很會“忽悠”,他們與“大師”互相切磋、互相借勢,屬於“英雄惜英雄”;三,名人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恐懼不安、也有面對未來的“無力感”,所以需要精神寄託。

  尤其是第三點,如果大家仔細去回顧上述各位大師與諸多名人、明星包括官員的交往,除了互相利用之外,最重要的一條是,這些名人覺得大師在身體健康和精神安慰方面給了自己很多指點,讓他們“開悟”了。

  換句話説,他們認為自己與“大師”的交往主要是精神層面的,是對“非科學”的東西的“欣賞和好奇”(馬雲語)。在這種情況下,大師的那些裝神弄鬼的“魔幻術”是否“科學”就不重要了。

  缺乏科學素養的不僅是“名人”

  這種從精神層面(這裡説的“精神”不是指建立在實證研究基礎上的生物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科學,而是相反)來認識世界、缺乏科學常識和邏輯思維的認識論,並不是只有“名人”才有的,捫心自問,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是不是都有一點這樣的因子呢?如果要追溯,恐怕要追溯到我們更多基於“經驗”而不是“實證”的傳統文化了。

  “科學素養”,是我們的短板。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10年公佈的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中國大陸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於日本、加拿大、歐盟等主要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20年前的水平。而此前中國和美國曾同時公佈了截止到2007年底時公民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當時美國為25%,我國只有2.25%。在與2001年歐盟15國、美國、日本進行比較時,在對科學知識的了解方面,瑞典排名第一,中國墊底。在對科學方法的了解程度上,中國也幾乎排名最後。

  這可以算作是我們這個時代“大師”輩出、“神醫”盛行的注腳吧。


  文/央視評論員 徐慨
  責編:王爽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